<
>

华为用5G的刀切下智能汽车的一块蛋糕

2018-06-25 03:06: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路遥曾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却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近期,整个网络热搜都充斥着关于某明星的“阴阳合同”的新闻,以至于很多人已无暇顾及其他没有热度的信息。

6月5日,一则消息弹窗默默的从电脑右下角弹出。如有上心的人,会发现那则消息的内容是:奥迪将与中国的通信业巨头华为公司合作,于2020年推出搭载5G联网技术的车型。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则消息无关紧要,殊不知,它已让一个人心潮澎湃,这个人就是现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内部人员都知道,他是目前公司高层为数不多的坚持汽车业务的人。

华为造车?这一消息怎么听可能都不靠谱。因为人们对于华为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手机制造商,以及“中兴危机”过后的“通信巨头”的身份,但这些头衔与“造车”毫无关系。如此看来,任正非老爷子的坚持主业的理念似乎更让人接受。

但徐直军并不想放弃“智能汽车”这么大一块蛋糕”,为此他为公司找到了一把可以切开这块蛋糕的趁手的刀:“5G技术”。

华为5G汽车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不可否认,智能汽车如今正站在风口,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但同样,“当一个行业存在利益,势必会引发竞争”。

特斯拉的智能辅助驾驶、百度的“阿波罗计划”等等,这些都说明目前已有许多高科技公司已经盯上了这块蛋糕,并且从项目推进程度来看,已推出试验整车的特斯拉与百度似乎已将华为远远甩在身后。

并且,由于智能汽车设计的AI技术开发门槛较高,纵使强如华为也丝毫没有捷径可走。所以要实现弯道超车,就需要利用华为现有掌握的技术,5G。

根据5G技术,华为设计出来适合智能汽车驾驶的车载联网技术。这项技术将允许车辆通过V2X通信技术实现更安全的自动驾驶。

智通财经了解到,V2X通信技术指的是汽车车辆之间,或者汽车与路人的通信系统。这类系统就是所谓的车辆临时网络,它属于一种移动临时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辆入网的车可以成为一个具有移动性的网络节点,每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协同,减少盲区,避免事故。

华为用5G的刀切下智能汽车的一块蛋糕

搭载V2X通信技术的车辆可自动识别道路交通及信号灯状况和道路指示牌,智能化控制车辆的前进速度以方便导航,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但这一技术的门槛在于网络近乎无延迟的顺畅度。据统计,在未来的无人驾驶过程之中,单车每小时所产生的数据将高达100GB。

根据目前移动4G网络约为50-100Mbits/s的数据吞吐量来看,显然难以胜任传输100GB/小时的工作量。当前移动4G网络的子帧长度为1ms,因为支持自适应重传,以致每次数据传输延迟至少8ms。

如此高的延迟对于车联网是一大灾难,无法让车辆“令行禁止”则交通事故便无法避免。

华为用5G的刀切下智能汽车的一块蛋糕

相比之下,5G技术拥有10G峰值速率及1000倍于4G网络大容量。只有5G才能真正让延迟降至1ms,并顺畅吞吐复杂路况信息产生的庞大数据。从这个层面上看,可以说5G发展速度决定了智能汽车的命运。

相比之下,在5G通信方面,百度、特斯拉均未涉及相关研究。而唯一能在5G通信上有实力与华为相抗衡的高通目前则在致力于与Intel在汽车芯片方面的竞争。

早在2016年初,高通便发布了汽车处理器骁龙820TM,并于当年冬季决定以400亿美元高价收购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芯片厂商恩智浦。从目前的产业布局上看,高通落脚点依然在芯片,5G通信领域的研究尚不如华为深入。在5G车联网通信领域,华为目前一家独大。

由此看来,以5G技术为切口,华为乘上智能汽车的“顺风车”还是有可能的。

汽车厂商会选择谁?

虽然目前华为在车联网5G通信领域可以“横着走”,但是华为想单独造车从目前来看还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造车或许从始至终都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整车厂在进行车型等产品设计后,到生产及成车顺利投放市场,中间经历了整车厂对于整个供应链的生产指挥及销售渠道管理。

整车厂提高利润的本质在于在整个汽车生产供应链中整车厂和供应商一同找寻量价的最优组合,以此降低不必要的外协成本。

这需要整车厂与供应商长时间的进行生产磨合,而这之中的默契与经验积累是互联网企业不具备的,这就导致互联网造车可以是网红但长期一定会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在国内,此前的乐视汽车便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