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反潮流的杂货铺,不仅开遍全球,还影响了苹果与小米!
2018-06-05 05:39: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1964年,父亲堤康次郎去世,弟弟堤义明继承家业,堤清二仅仅分得一家百货商店。然而,他以超常的经商意识让这份家业迅速“增值”:1966年,堤清二一手创建的西武百货开始在日本崛起,其开辟的信用卡、饭店、保险等多种业务,在当时首屈一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鼎盛时期,西武百货的发展如日中天,年营业额雄踞世界首位。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曾经写诗的富二代,居然在生意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堤清二不是俗套、功利的生意人。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对他经营百货生意起到决定性作用。
无印良品创立之初,堤清二就把“原创设计”当做重头戏。他拉拢到日本多位知名的设计师,持续给无印良品注入了“原生态”的设计基因。
无印良品曾提出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这样就好”,以区别于当时日本流行的“这样最好”,即在全社会追求奢华中实现“反奢华”。
但在商品开发中,无印良品却丝毫不将就,反而在设计、原材料、价格等方面都制定了堪称“变态”的标准。
比如做服装,要严格遵守无花纹、格纹、条纹等设计原则,只允许使用黑白相间、褐色、蓝色等色调。无论当年的流行色多么风行,也不能超出这个标准。这一风格,也被消费者称为“性冷淡”路线。
无印良品设计师田中一光曾经写过一条意味深长的广告语:“简素并不会对豪华自卑”。
为了确保环保和穿着健康,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无印良品规定不得使用如PVC、特氟隆、甜菊、山梨酸等材料。商品包装也主要采用透明和半透明材料。
他们认为,对于环保再生材料的重视和使用,以及做到包装简化,会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这使得无印良品从不进行商业广告宣传,就获得了大批拥趸。
依照“精选材料”“精简工序”“简化包装”等品质理念,无印良品在供应链上彻底实现了商品生产流程的合理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做到了“质量不输于国民品牌,价格上却便宜三成的商品”。
理念与价值的坚守,最终令无印良品收获了巨大成功: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多数百货商场持续低迷,无印良品的销售额却连续7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整个零售界异军突起。
【服务10%的人】
并非所有人都追求极简主义与“性冷淡”风。对此,无印良品的逻辑是:每10个人中约有1人会认同其品牌理念,那么公司就可以围绕这1/10的人,开发他们需要的产品。
为了契合目标受众的喜好,无印良品投入了精心设计,在细节上独具匠心。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十几年前问世的一款CD播放机。它可以挂在家里的任何一面墙上,外观看上去和壁挂风扇很相似,独特之处就是下面有一根拉绳,轻轻一拉,音乐就会响起。
就像气流从风扇中流出,给人制造一种特别的感官体验。有消费者称:它让怀旧的人找到了与现实流行世界的连接点。
壁挂式CD机的“发明者”深泽直人是日本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大师,他说这是出于对“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而来的。听起来玄妙,不过这个经典之作,曾经带领无印良品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日式极简风格的热潮。
苹果副总裁Jonathan Ive曾经坦言,“苹果产品的设计深受深泽直人的影响”。
无印良品能够风靡世界,与创始人堤清二的一个重要经营理念有关:“将消费自由还给消费者”,倡导消费者主权。
反映在产品的开发策略上,就是“以满足生活为第一理念而开发”。
举个例子:就连最普通的袜子,他们都得遵循人体力学。普通袜子脚面与脚跟之间是120°倾斜,而无印良品则遵循袜子的脚面与脚跟呈90°垂直,才刚刚好。
早在2003年,无印良品曾在日本实施一项“观察”的开发计划。设计人员经常去拜访消费者的住宅,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对房间内每一个角落,乃至每一件商品拍照,进而讨论分析:怎么设计才是最合理的。
“合理的设计,可以让顾客不至于买了件新东西而很快喜新厌旧。”
2009年,无印良品还专门成立了生活良品研究所。从生活者的角度来捕捉他们的需求,并引导人们从购买奢侈品转变到挑选符合自己审美观的商品。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