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反潮流的杂货铺,不仅开遍全球,还影响了苹果与小米!
2018-06-05 05:39: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2018-06-04 23:06 来源:华商韬略官方账号 苹果 /消费 /生活方式
原标题:这家反潮流的杂货铺,不仅开遍全球,还影响了苹果与小米!
品牌与价签决定一切的当下,“理性的克制”所催生的市场,正加速壮大。
文 / 华商韬略 茱莉
继咖啡店、餐厅、书店之后,无印良品(MUJI)再玩跨界:开客栈。今年1月,无印良品全球首家酒店“MUJI HOTEL”落户深圳。
过去38年间,这家主打“无品牌”、反潮流的零售商,以极简主义完成了对目标顾客心智的占据,成为全球最具辨识度的品牌之一,并藉此实现了产品的高附加值。
甚至,就连其标志性的“简朴”,也被认为是极具“逼格”。
【反潮流的定位】
无印良品,在日文中意为“无商标的好产品”。
在无印良品的店内,你很难看到包装精美的商品:衣服是最简单的款式,全是冷色调,没有标签;袜子没有塑料外套;化妆水用透明的瓶子包装,沙发、桌椅更不及其他品牌的设计感——总之一切简单,清新朴素。
与大多数宣扬LOGO的品牌截然不同,创始人堤清二给无印良品的定位,是反体制的商品。
省去一切过度装饰,追求商品的真正价值——这是无印良品从创立起始就已经确立的价值观。
1980年代的日本,消费主义盛行,大牌崇拜风潮成主流。但另一方面,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已趋饱和,很多人开始倾向一种“相对克制”的消费观念。
时任日本西友超市连销店社长的堤清二,敏感地洞察到这一变化,他请来日本知名设计师田中一光,二人一番合计后,提出了“无品牌化”的理念:去掉不必要的设计环节,只保留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从而让消费者享受到“有理由的便宜”。
这一定位看似反传统,但实际上是在新的潮流,准确锁定目标顾客群。堤清二判断,这种“反体制”,也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后的必然趋势。
1980年12月,无印良品问世。创立初期,无印良品仅有40种商品,包括9种生活用品和31种食品。由于初创品牌资源能力有限,其销售渠道也依附于西友食品、日用卖场专柜以及全家便利店内。
虽然商品乏善可陈,但是无印良品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消费观念,很快迎合了当时中产人群既想省钱,又不肯放弃品位的消费需求。
尤其是在1981年,无印良品推出的两幅宣传海报,直触目标受众的心灵:一幅是画了一个蹒跚爬行的婴儿,取名“爱无华饰”。另一幅是“一整条鲑鱼”,过去的日本鲑鱼罐头只取最好的鱼腹部位,而去掉了鱼头鱼尾;但无印良品的鲑鱼罐头则保留一整条,强调无浪费。
独特的广告诉求,意在给消费者传达一种观念: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这两张海报被夹在日本的新闻报纸中,送到了人们的手上。
报纸发行后,无印良品立刻掀起了一股新的消费风潮。
1983年,无印良品在东京青山开设第一家直营店。产品品类仍以日常用品为主,品种慢慢增至数百种。不久,第二家直营店落户日本大阪。无印良品开始以“MUJI”的品牌形象展露头脚。
无印良品在包装与产品设计上均无品牌标志,与其说是一个品牌,不如说它代表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千篇一律”追求设计的零售业,无印良品是个奇葩。但这个奇葩,却影响了后来的一众品牌。
【“文艺范儿”富二代】
堤清二曾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个性。”
创始人的个性,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企业的调性。
堤清二192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堤康次郎是日本民政党议员、众议院议长,哥哥是早些年轰动日本的大富豪堤义明——在比尔·盖茨之前,堤义明曾两度登顶《福布斯》世界首富。
出身优渥,但堤清二生性叛逆。就读东京大学时,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和世界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遂加入了当时的日本共产党,并成为学生运动领袖。
作为日本政商的儿子,堤清二在“与权力搏斗”中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度痛不欲生,悲愤中的他一度寄情文学创作。期间,堤清二发表了诸多小说、散文、评论,还斩获了不少日本的文学奖项。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