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路遵循了道法自然,在主客一体化基础上实现了万物一体,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内在一致性;内我思维方式追求崇高的道德和神圣的使命;自我与他者按照生物原理形成了企业生命体;企业聚合创造精神基础上的内外利益一致性,不同的产业领域与市场时空实现多维度的对立中同一;企业文化的同化力与涵化力呈现几何级数般增强;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低维时空生存方式飞跃到高维时空生存方式,优先获得全球优质而稀缺的战略资源(主要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资源),构建类似粒子加速器的价值生成机制与企业发展机制。
第二道路则是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且“聚难散易”,自我与他者在对立中没有同一;外我思维方式将自我与他者按照齿轮原理形成一个个类似水库那样的独立利益系统,机械式的内外利益分享机制,仅靠利益合作这一纽带相连接而非内在生命体;企业形聚而神散,犹如泥捏的巨人,企业文化的同化力与涵化力在有形或无形的内耗中减弱甚至消失,企业低维时空生存方式限制了资源整合价值度;外部组合式的利益集合体约束价值生成机制的内涵式功能而只有外延式功能,类似青藏高原缺氧容易导致企业窒息。
聚合化创新之路难走,又不得不走
1. 难在何处?
聚合化创新之路为什么难走?
难在犹如平地造山,造小山丘容易,而要造大山就难了,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就难以有足够的恒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一旦“走捷径”成为时髦话题(所谓“捷径”=小聪明而非大智慧),“赚快钱”成为最大诱惑,那么要用毕生的心血来造“企业大山”,就必须有崇高的事业理想和伟大的奉献精神,能够经受住一切诱惑。
2. 为什么不得不走?
“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吃别人的残渣剩饭”,“走自己的路”才有可能“吃到山珍海味”。聚合力量自主创新之路正是“走自己的路”。
世界知名品牌风光无限,像一座座巨峰屹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转变为经济强国,从数量型发展转变为质量型发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造出一座座世界经济巨峰,即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企业聚合化创新之路则是唯一的道路。
3. 为什么华为走得好?
华为的企业文化揭示了它最深刻的本质特征:一个灵魂(华为价值观)、两个源泉(军人文化和群狼文化)、三个支点(人才战略、组织创造、培训专业化)、四个功能(企业精神、贡献文化、混凝土功能、持久创造力)。
这些造就了华为强大的文化力,也是其特殊的生产力。
为什么华为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华为的价值观:活下去—— 要活,大家一起活。
这是一种道德境界,命运共同体远远比利益共同体强百倍,这是儒家思想的生动表现:仁者爱人。
传统劳资关系中,老板与员工的利益分离化甚至尖锐化,不可能形成命运共同体,甚至利益共同体都很难形成,无论多么美丽的文化都是水上浮萍。

在华为,任正非没有专车,自己在机场打出租车是常态,他的手机通讯绝不报销私人费用。创业者塑造道德榜样,企业文化落地犹如江水自流。
以德治企、以德服人是华为的道德哲学;遵循最小熵原理而诞生的华为文化场,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耗散结构;华为组织时空遵循黎曼几何原理,华为文化场的时空曲率张量最大化,呈现类似芬斯勒时空的华为文化时空;华为创造了类似森林那样的复杂而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18万华为人产生类似金刚石的正三棱锥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创造了“霍尔三维结构”:华为时间维与华为逻辑维形成组织平面时空,并与华为知识维形成华为运作的三维结构,前瞻性问题在霍尔三维结构中得以精准快捷地解决。
这就是华为的聚合化创新之路。
平台化之路好走,但不能轻易走
1. 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
求变是企业本能,问题是怎么变?变的依据与条件是什么?变好还是变坏?
大变革时代,惟一确定的就是在他者不确定性中寻找自我确定性。
第二道路之所以容易失败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我确定性;第一道路之所以能成功就是找到了自我确定性,无论未来全球大市场怎么变都有自我快捷精准的应对办法——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正是自我聚合创造中始终保持着全球领先的世界一流技术(源创造力)。
平台化企业有一大弱点: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