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如何打开市场?腾讯音乐用一场跨界给出答案
2019-03-27 09:30:27 来源:读娱公众号 作者:王旭

图片版权所属:站长之家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读娱(ID:yiqiduyu),作者:林不二子,站长之家经授权转载。
流行音乐带来了大众的精神消费,但也容易让我们忽视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 3 月 24 日,一场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开幕的展览,重新把音乐的艺术性展示出来。
在这场名为“寻韵山水涧·流动”的艺术展中,每个玻璃艺术品的创作灵感都来自同名的音乐作品,由一半红一半绿构成的玻璃品《被宠坏的孩子》,其扭动的内部造型象征着一种张狂的姿态和欲望,这也和歌曲《被宠坏的孩子》在内核上有相似的意象,这首歌也是想要表达对于地球母亲来说,人类是不知节制肆意所求的孩子。
1
音乐+玻璃艺术
民族音乐传承与传播的当代新样貌
其实,说到民族音乐或者说世界音乐,我们都知道这一音乐类型在当下的市场中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这种情况的形成是有多个原因的。
作为民族音乐,首先它有强烈的民族文化在其中,在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都难以经常接触,再加上中国听众往往重歌词轻旋律,非汉语的民族音乐作品,很难快速地让听众感同身受。
而在传播层面,此前我们的行业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虽然在电视渠道上一直有诸如《青年歌手大赛》《民歌中国》等综艺节目在传播民族音乐,但由于节目形式与概念的老化,很难触达到年轻群体,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相对较浅。
不过,民族音乐仍然有它的市场。因为在优质国产动画《刺客伍六七》中作为插曲,《阿珍爱上了爱强》让五条人乐队被更多年轻人认识,山人乐队在《中国好歌曲》第三季中获得年度总冠军,也开始让大众听到了优秀的民族音乐。这些都显示出民族音乐是能够被年轻人、大众喜爱的,关键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景。
因此,在了解了“寻韵山水涧·流动”艺术展以及“新民韵计划”后,读娱君认为音乐行业正在努力寻找适合传播的民族音乐作品,以及放大这些优质作品的方式,作为其中代表的腾讯音乐也正在进行民族音乐传承+创新的探索。
正如前文提到的,很多民族音乐很难让听众直观感受到音乐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此次艺术展中玻璃艺术品成为了音乐具象化的视觉表达,让参观者在一边听音乐的过程中一边观赏玻璃艺术品,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来体会创作者的心意,并且这种欣赏艺术的场景也更适合一些民族音乐的传播场景。
做出这种跨界创新的腾讯音乐,也没有仅把目光聚焦到传播侧。在听过《新民韵——寻韵·山水涧》整张专辑后明显感觉出,这些被选出的民族音乐都有着现代流行的音乐元素,融合了一定摇滚元素的《战马》《被宠坏的孩子》,亦或是《吉祥颂》《大山人》这样更倾向传统民谣概念的歌曲,都在听觉上贴近了当代人的审美。
- 热点聚合: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