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交给 AI,创造力留给人类
2017-05-24 14:45:08 来源:未知 作者:易采站长站

作者Jason Ng(阿禅)为可能吧、轻单创始人,极客公园前CEO。文章收发于【可能吧】微信公众号(knbknb)。
关于人工智能,最近我有一些小思考,抛砖引玉,与大家做一些小分享。
1
人脑与硬盘
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创造文明后,并非完全适应大自然去发展,而是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改造大自然,以更好地让人类延续。其次,人类发明了语言,通过语言和信仰,个体被连接成族群,族群集合了群体智慧,发明了更多更先进的用于改造大自然的工具,让人类更好地在地球生存。
为了让知识能被更好地传递,人类发明了使用纸和笔来记录信息。到了计算机时代,人类发明了硬盘,从改变磁性的机械硬盘,到改变通导性的固态硬盘。
人脑和硬盘,哪个是更好的数据存储方案?可能是硬盘,如果不考虑材料、能源的消耗和损坏,硬盘能完整地存储所有信息,但人脑的容量并非无限,而且人脑还健忘,虽然大学时学过,但我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什么是傅里叶变换。
硬盘是用二进制存储数据的,人脑是怎样存储记忆的?有研究认为,生物的记忆存在与神经突触的连接处,但后来也有研究认为,神经元细胞在记忆形成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猜测记忆可能不存储在突触当中。无论是来自哪一方的研究,都还未深入到人脑记忆的本质 — 如果足够深入,我们应该能把记忆编译到大脑当中,就像写硬盘数据那样。我们可以将文字和图像以二进制的形式编码写入硬盘,但我们还不知道,当我们看完一本书后,大脑是如何将知识存储到神经突触连接体里的。
TED 上有一个关于人脑记忆的演讲,Sebastian Seung 认为,记忆被存储在神经突触的连接处,光是一条只有 300 个神经元小虫,就有 7000 个连接体,要了解人脑如何记忆,必须绘制出连接体的图谱,但他很悲观地认为,要绘制出人脑的连接体图谱,可能他这辈子都看不到那一天,除非科技有指数级的突破。

2
目的与创造力
然而,即使没有研究出大脑如何存储记忆,也不知道如何用科技的方法为大脑「写入」记忆,人类发明了硬盘。硬盘在长期记忆方面,明显优于单个人脑。
那么,是否有可能,在未研究出大脑如何思考的情况下,人们也能发明一种机器思考的方式?甚至像硬盘一样,这种思考方式会优于人类大脑?
如果这种假设是合理的,我们该如何定义思考?
AlphaGo 是一个会思考如何赢得围棋的 AI,Google 搜索是一个会思考如何提供最匹配搜索结果的 AI,这些真的是思考么?
我更愿意用另一个词来描述上述的「思考」 — 目的。
很显然,你无法让 AlphaGo 帮你关掉卧室的空调,也无法喊 Google 给你按摩,因为这些 AI 被设计出来都带有唯一的目的。如果再细致地拆分,Google 搜索的整个计算网络里,又包含了带有不同唯一目的的 AI,这些 AI 的协同最终为搜索者呈现出最匹配的搜索结果。AlphaGo 也一样。
人类的思考是不是多个神经元的协作,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经验中认为,人类的思考虽然也是目的性的,但它并非矢量式思考。人脑的思维是发散的,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我们可能不像机器那样,首先去识别照片里有哪些建筑物,可能我们瞬间感受到的是美,也有可能这张照片给你的工作带来灵感 — 你发现照片中某个人的动作给你从事的游戏运营工作带来了新启发。当我们思考时,虽然可能带着一个原始的目的,但从原始线路出发,我们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考、新的方向,这种思考方式与机器的单纯目的性思考有着本质的区别。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