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了国外的VR眼镜后发现......
2016-08-23 15:10:04 来源:未知 作者:易采站长站
买不到小米VR眼镜的外国人,真的比我们更幸福吗?
还记不得记得有一段时间,市面上的智能手机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苹果手机与长得像苹果的手机、第二种是三星手机与长得像三星的手机。现在智能手机只是日常用品了,2016年人人都在摆弄的新潮玩具是什么?VR眼镜。
某大型购物网站就是我们现代生活的风向标,举个例子——

不过,如同所有在这个网站上的其他东西一样,VR眼镜也有了极为中国特色的面貌,即:选择众多、造型多样、价格浮动范围巨大。

当然还有各种不明觉厉的套餐以供选择,

相较于给顾客提供VR设备的参数、可适配手机的型号,商家更喜欢强调“买一副VR眼镜可以让王思聪他们家从此再也赚不到你电影票钱”与各种“羞羞哒”(但是其实没有人害羞)的资源。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昨天已经给大家详细的“黑匣”过了。【延伸阅读:19块9一个VR眼镜,淘宝店主居然送我5000G小黄片】
价格上,点选该购物网站价格排序,可以看到虽然都叫“VR眼镜”,价格浮动却从19999元(HTC Vive)到12元(Google Cardboard山寨版)。所以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未必谈论的是一回事。
点击销量排序,销量最好的是一款售价59.9元的国产VR眼镜,主打“巨幕影院”。共有3万多人购买。在这里黑匣君忍不住算了一笔账,也就是说,这个店家卖VR眼镜的销售额是——

209万人民币!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此多店家愿意铤而走险“羞羞哒”,毕竟这个数黑匣君想写稿子赚得话,应该需要个百八年。就算挑一个单价低的一算,结果也是令人流泪的,请看:

所以不要再说VR行业是虚假繁荣了,至少某大型购物网站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只要卖对了货,王思聪的日子每天都过!
那么,突然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没有某大型中国梦购物网站的国外,VR眼镜购物环境如何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美国、英国、意大利的亚马逊,得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首先,除了主流的Oculus Rift、HTC Vive、 三星Gear之外,不要以为没有华强北的外国人民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同样的,VR眼镜在他们那里也是遍地开花,选择多到数不过来。价格如果按照当地货币的话,与我国某大型网站差不多水准,基本上人民币200块之内,搞到一副设备轻而易举。
以Amazon.com为例,我们以“ VR headset ” 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出11771条结果。第一页上罗列了销量最佳的是由Topmaxions 升级过的Google Cardboard, 更确切地说,所谓的升级是改良,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头带设置而已。售价为11.99美元,据官方介绍已经销售了超过30万支。

在更多人购买的20~100美元段位,我们出于想知道“国外厂牌都有哪些设计”的初衷,所以首先都去查询了产地信息,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无一产品标注了产地。我们也试着把品牌的名称在百度与谷歌中搜索,却依然无法得知它们的“出身”。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些品牌的名字含义“模糊”,带着一种山寨的味道,所以很难进行有效搜索。例如直接为“VR-Box”(VR盒子)、“Vrheadset”(VR头显)的品牌名称。
如果一副国外厂牌的VR眼镜叫自己Vrheadset,就像联想不用Lenovo,而给自己的品牌起名为“电脑”一般雷人,加上产品宣传图中有大量的“亚洲美女”,所以我们几乎可以确定,这些VR眼镜都是“自己人”,虽然起着外国的名字,但是内在都是红彤彤的一颗中国心。

当然也有更明显的线索,比如VR眼镜上的汉字。

而在高端产品线,除了我们熟知的HTC Vive、Oculus Rift等之外,美国亚马逊上还有一部分1000美元上下的VR眼镜。选择“价格由高到低”,可以看到售价最高的产品为中国品牌大朋M2一体机,第三方经销商标价1119.8美元,比HTC Vive(1089.99美元)的售价还要略高。我们从价格最高的产品开始翻看了10页,发现几乎所有可以查询的到产地的产品,十有八九都来自于中国。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以下图表:

目前中低端价位的VR眼镜主要通过智能手机来驱动,从款式上来说,它们中的大数都在与这一层级的行业老大——三星Gear VR 无限靠拢。不是长得很像Gear VR,就是长得非常像。

ZEISS VR ONE
当然也有比较有个性的,坚决不向三星妥协,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盒子”,与大洋彼岸刚刚发布的小米墨镜盒遥相呼应。

从外观上,美国亚马逊的VR眼镜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最后,就是核心的技术问题。不论是我国某大型购物网站,还是外网上这些与三星Gear VR看齐的手机盒子,本质上都是Google Cardboard 加了一个塑料壳子。当然,与眼部接触的海绵垫装置、可调焦的按钮设置等改良,还是比Cardboard要舒适一些,但是基本上它们的功能除了看360°视频之外,可发挥范围非常小。

三星Gear VR 上面有一个触摸板装置,可以算作是“控制器”,通过它能实现前进、后退、退出等一些基本的操作。而市面上的其他一些价格更低廉的设备,则给了用户蓝牙遥控器这项选择。

然而,这些所谓的蓝牙遥控器,本质上还是通过与手机的连接起到一个菜单控制的功能,所能够提供的交互体验十分有限。有的VR眼镜卖家干脆没有提供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配件,所以也产生了以下买家与卖家之间的对话——

当然,外国人也比较“老实”,VR眼镜售卖的方式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死气沉沉。把产品的大头贴放上去,标题就是产品名字加上可适配手机的范围。什么“羞羞哒资源”是绝对没有的,可选套餐也比较少,属于爱买不买的态度。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了外国人民在主流的VR设备选择之外,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在某大型购物网站上所遇到的是一样的,甚至选择范围都差不多,毕竟大部分设备不过是办了个”护照“从华强北漂洋过海了一下而已。那么,究竟如何选择到适合自己的VR眼镜就成了一个难题。尤其是在看了这么多杂七杂八、堪称牛鬼蛇神的VR设备之后,黑匣君认为极有必要给大家“黑匣”一下VR眼镜的选择指南。
我们不妨通过选择题的方式来帮你挑选,首先,我们先来确定你对一副VR眼镜的心理价位:
A.便宜(100块人民币左右)
B. 适中(200~600块人民币左右)
C. 昂贵 (3500~无上限)
A这个价格范围的代表作就是Goolge Cardboard,一副塑料放大镜片+纸板。优点是便宜、便于携带,如果你只是为了看个360°视频,Cardboard已经能够满足你的要求。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没有控制器,谈不上什么VR的交互性和沉浸感,基本上就是一个360°的3D设备。此外,没有头带,就代表着你要一直举着它,直到你不举。所以你可以选择一些Google Cardboard的改良版,包括在鼻梁处增加了海绵软垫、加了简易的松紧带等等。

至于这个价位VR眼镜的可选内容丰富性,现在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软件和简单的小游戏支持Cardboard,但是如果你想玩任何一款需要点击、方向移动等具体操作的VR游戏或交互内容,不要买。
B这个范围的选择是最多的。也就是我们上述提到的Cardboard改良版+塑料壳子,一些良心的中端VR眼镜还加入了跟踪传感器。其中的代表作是三星Gear VR,此外Zeiss VR One 或者 Homido 等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同于低端、高端市场,B范围设备之间技术上相差不大,同时也是最为鱼龙混杂的。这个价格段位黑匣推荐大家购买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因为除了设备,还要考虑到软件支持的问题。

比如三星Gear VR 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Gear VR搭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那就代表着你有很多游戏、工作应用、视频等VR内容可以选择,并且这些内容都针对Gear VR的特性做了优化与改进,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体验到“比Cardboard贵的那一部分钱”花到哪里去了。
不过选购三星Gear VR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只支持三星的几款旗舰手机,iPhone什么的就不要往上招呼了。此外,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事情,那就是Gear VR的官方应用商店,是需要,嗯,翻墙的。
C端产品没有什么代表作,因为毕竟目前就那么几款,HTC Vive、Oculus Rift和马上就要到来的PS VR。这个价位的设备就不能叫VR眼镜了,人家懂行的都叫:VR头显。它们都保证了位置跟踪、高清显示与最炫酷的游戏体验,还有各自适配的控制器以保证交互功能的发挥,VR界一直在强调的沉浸感,其实是来自于这三位“大神”。

这三款设备都需要电脑或游戏机来驱动,HTC Vive、Oculus Rift需要一台性能强大的电脑,PS VR简单一些,Playstation 4 就可以了。所以这也代表着,除了VR设备的投入,你还得算上额外购买的电脑或游戏主机的钱。一台VR Ready 的PC,人民币没有7000块,也就不要谈什么体验了。
其实,这篇文章只有两个“黑匣”大意:一、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非”主流的VR设备都是同一个世界、同一副眼镜。二、VR这个东西想要玩得爽,还是得有钱。

郑重声明:黑匣网(www.heix.cn)的全部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受法律保护。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擅自使用,违者必究,特此声明!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