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睿信金融研究所:全面解读央行连日逆回购 暂引

2016-08-05 15:21:0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互联网

  8月2日,央行再次在公开市场实施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并因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单日资金净回笼700亿元,结束7月中旬以来的持续净投放格局。

  数据显示,上周央行实现货币净投放3250亿元,资金面压力已明显缓解。随着央行7月在公开市场持续大额净投放,主要银行资金的融出水平恢复正常,货币市场利率在周初达到高位后回落,货币市场供需压力趋于缓和。

  “清流”促资金面宽松回归,回购量逐日缩减

  央妈引“清流”进场,资金面整体开始回归适度宽松。从7月18日开始,央行已通过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4800亿元,连续的大额净投放缓解了银行间短期资金面的紧张。而本周国内流动性扰动不大,央行资金将逐步回笼流动性,睿信研究所认为现阶段央行持续为市场流动性适度宽松保驾护航的政策基调仍在延续之中,而这也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各方对于资金面适度宽松的预期。

  此外,逐日缩减的回购量也表明市场资金水平的宽松稳定。除了本周一的1200亿,近几日数额都甚低于千亿,相较上周三个交易日连续超千亿的操作规模,无论是交易量和日净投放规模都在稳幅下降。

  央妈无意降准,资金对冲仅是权宜之计

  资金面重回宽松,加之今年监管层去杠杆、挤泡沫的明显意图,使之前央行的降准预期有所降温。市场普遍认为,尽管基础货币缺口一直存在,但中国现阶段外汇储备足以应付,资金流动性也处于可控范围,没必要轻易释出“降准”这张最后“王牌”。

  睿信认为,央行此次逆回购主要目的对冲本周到期的逆回购资金。表面上资金面回归宽松,其背后实际上是央行持续大量公开市场投放,导致到期量也大,央行必须继续投放进行对冲。”因而逆回购对冲无法长期见效,权宜之计只能缓解市场一时之渴,央行还需结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来综合调整。

  读懂央行逆回购,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

  简单来说,央行逆回购就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以此向交易商注入资金并释放空间供银行拆借。通过资金投放与回笼的反复博弈,央妈能够轻松调控货币政策及市场状况。其它常见货币手段还包括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前面说的“降准”)、央行基准利率等。

  那么,央行逆回购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内在关系,又会对我们的投资产生哪些影响?睿信研究所专家解释,“逆回购操作”最大和显著的作用就是缓解资金面压力,宽松市场增强信心。其利好影响主要通向银行与证券市场:给银行释放流动性,促稳贷款、债券等各项业务;股市方面舒缓流动性,带来较好市场预期,有利行情出现反弹。上述影响也会层层传递、持续发酵,最终波及其它投资理财产品价格及收益。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