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时地利人和说 为什么神州专车最具成长性
2016-07-12 12:11:1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互联网
7月初,《中国企业家》举办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评选了2016年“最具成长性”的21家新兴企业,而神州专车作为出行领域唯一企业入选;无独有偶,上半年罗兰贝格发布的出行行业报告中显示,神州专车在“月订单增速”以及“用户次月留存率”两个“成长性”指标上均远高于同行。相比于滴滴、uber、易到等同行,神州专车出道最晚,目前市占率也不算第一,但“成长性”却受到一致认可,这不得不说其独特模式正在受到认可。
为什么神州专车最具成长性?在笔者看来,因为其占据着目前专车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无疑指专车新政。专车新政自去年10月的征求意见稿后一直未出台,主要是关于地方试点还是上位法先行,车辆“营运性质”、“报废标准”是否看齐出租车等问题尚未有明确说法,但一个不变的核心观点,就是私家车不能参与专车运营。
从这个角度说,C2C模式在游戏规则出台之后将面临如何转型的尴尬,而B2C模式当然就可以乘胜追击,如果滴滴、uber等C2C平台在专车新政出台后选择向B2C模式渗透,神州专车在这个领域的品牌认知度的领先优势则更加凸显。
其次是“地利”。出行是人民群众的高频需求,对于各家专车企业而言,打车软件在战略地位上可以称之为“流量入口”。作为一个入口级产品,能成就多大的商业价值、多大的社会效益主要看其背后支撑的商业模式。
滴滴基于用户,横向打通包括代驾、大巴、试驾等领域,覆盖所有交通产品线,强化其入口效应;uber基于司机,叠加快递、外卖等O2O服务,丰富其“点对点”的可能性;神州专车则基于车辆,打通租车、交易乃至金融的产业链上下游,三者的核心优势不同,选择的逻辑也不同,在目前市场尚未成定局,也不能说谁赢。
所以我们从“成长性”的角度谈谈不同逻辑的可能性,在笔者看来,稳定是成长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用户”、“司机”,“人”是不稳定性最强的生产要素,个人与平台的利益最大化不可能永远得到统一;而神州对车辆的把控力与运营能力则是其更容易复制与扩张的生产要素。打个比方,花了1000万补贴用户,明天不补贴了用户一样流失;但花了1000万购置车辆并建立一套运营体系,这资产则实打实成为产品的基石,同时租车产品线可以补充其利用率,而买卖车产品线则可以回收其残值。其实这种模式也在同行们的尝试中得到验证,uber选择造车,易到则加入乐视生态化反体系,都是强化其供应链把控能力的表现。
最后就是“人和”。这个要素似乎更不需要解释。在神州专车的体系里,司机是员工,而在C2C平台的体系里,司机只是兼职,从归属感上就存在差异;其次,神州专车的乘客看重的是“安全”,C2C平台乘客更看重“便宜”。前者更强调平台的运营能力,需要平台长时间浸淫的经验与数据,后者主要看融资与补贴力度。
钱是花不完的,但运营能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沉淀下来的。尽管说神州专车才成立了一年,相比之下,滴滴已有两年经验,uber进入中国也有两年时间,但从车辆运营经验角度说,“神州系”的神州租车则已成立了9年,比起这些互联网新兵,说是“老江湖”一点也不为过。 文/蔡辉
- 热点聚合: 神州专车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