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个只有 iPhone X 在用,如今 OPPO 也做出来的 3D 结构光
2018-06-06 09:29: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从 iPhone X 的刘海内部结构可以看出,除了基本的前置摄像头外,它内部还集成了六七个传感器。其中点阵投影器会投射出高达 30000 个光点,红外镜头能就能获取人脸各个部分位置的形变数据,即脸的“结构”,加上前置镜头记录的人脸图像,两者借助算法结合,就能得出一张精准的 3D 人脸数据图。
通俗点说,这个原理感觉很像是拍电影和做游戏时常用的面部捕捉体系。比如在《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战》中的巨龙,其实就是捕捉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的动作神情。在幕后花絮也能看到,演员头上会挂着一个摄像头,然后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各个部分都贴上了白点用来确认精确位置,以便更好地记录面部的细节运动,并最终运用到虚拟建模上。
(图片来源:JoBlo Movie Trailers)
所以,比起单纯的基于 2D 平面图进行分析,这种三维深度数据显然更加真实有效,也更有价值。
不过技术归技术,现在我们一提起 3D 结构光,往往就会和 Face ID 联系到一起,就只认为它只是一个更安全的人脸解锁手段。毕竟就连出色的 Animoji 表情,大部分人只是上手体验一下就不会再碰了。
可如果搞清楚 3D 结构光的背后原理就会发现,人脸识别和解锁,只是代表其中一个应用场景,背后却包含了对更高维度信息的掌握和运用——让手机能够感知到现实世界的 3D 信息,才是结构光技术真正想要达成的目的。这正如此前 OPPO 那场演示会上反复强调的主题一样:
一个“连接立体的未来”。
最简单的例子,掌握了 3D 结构光技术后,iPhone X 便果断抛弃掉原有的 2D 指纹识别方案,起初我们认为这很激进,但现在来看并非不可行。而按照 OPPO 的计划,如果真的可以在未来 6 个月内将 3D 结构光运用到手机产品上,我们很可能就会看到一个不需要在后背开孔、工业设计更加一体化的全面屏 OPPO 手机。
而对消费者来说,虽然人脸和手指一样,同样都是身体认证的方式之一,可 3D 结构光可以让我们录入一个比传统指纹更安全,且维度更深的数据。按照苹果的说法,基于 3D 结构光的 Face ID 加密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会被破解,而指纹识别的破解率却高达五万分之一。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由于目前只有 iPhone X 一个设备型号在使用 3D 结构光技术,加上 iOS 的封闭生态,这项技术的使用场景的确还十分有限。
把结构光塞进手机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就我自己使用的 iPhone X 来说,主要会在以下这几个领域中使用到和 3D 结构光相关的技术:
1.Face ID 人脸解锁
2.Apple Pay 移动支付
3.网站账密自动填写
4.前置人像虚化
5.Animoji 动态表情
6.少部分第三方应用的加密功能
这么来看,iPhone X 的 Face ID 主要还是用于和安全和支付相关的领域,当然在 AppStore 里还有一些小游戏,比如《Rainbrow》和《Nose Zone》。前者是一个利用你眉毛做出反馈的躲避游戏,而后者则可以让你移动脸部来摧毁屏幕上的小方块。可目前这些游戏都制作得相对简陋,反而更像是一个 Demo。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