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爱奇艺上市后“变道”:盈利并不是最大的压力

2018-05-22 16:38: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短视频数量非常巨大,基本占爱奇艺一半的流量,如今,我们加重了短视频的曝光机会和渠道。比如说纳逗、热点等。他透露,短视频的量增长非常迅猛,基本和长视频各占一半。而爱奇艺号从2012年就开始,发力除头部内容之外的、更大的长尾内容合作策略,这个是爱奇艺内容获取的战略。

  产品策略上,龚宇表示,爱奇艺将从一个超级APP变成若干个APP组成的产品矩阵,但数量不会太多。目前,短视频纳逗已经推出了独立APP;拥有超过6500万日活用户的互动社区“泡泡”也将推出APP。

  硬件也成为重要一环。

  5月17日,爱奇艺正式发布iQUT战略,推出奇遇VR一体机、移动智能设备,通过VR+AI实现端云融合;并发布“iVR+2018”生态计划。

  爱奇艺智能硬件副总裁熊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软硬一体的商业模式是行业趋势。“我们做硬件不是想去做一个硬件的业务,而是做软硬一体的业务、做云和端融合的业务。但最终的盈利将来自内容,没有脱离爱奇艺传统的内容分发模式。”

  除内容、硬件为主的内部生态,爱奇艺还发力外部生态,扩展合作伙伴。

  过去一年,爱奇艺打造超级网剧“保底+分成”方式的海豚计划,已确定首批五个项目;针对行业新人的天鹅计划、针对制片公司的幼虎计划、扶持青年导演的“飞鹰计划”、扶持爱奇艺号的“北极星计划”等也在陆续开展,在不同领域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

  此外,爱奇艺还与结构平行的其他平台展开合作。首批合作伙伴包括百度、京东、大地等。

  与百度的“百爱”计划,将用百度联合做娱乐营销,用资源与技术打通广告主,增强广告货币化能力;与京东的“京爱”计划,把两个会员捆绑在一起、形成协同效应;与大地院线的“大爱”计划,聚焦青年导演扶持,用货币化能力、信息分发能力支持青年导演,以获得试错的空间。

  “短期目标是市场份额”

  生态化打法的逻辑,在另一维度上,是爱奇艺目前扩大市场份额的需求。作为上市公司,目前还在亏损的爱奇艺并没有把盈利作为首要目标,相反,龚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盈利并不是最大的压力,短期目标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会员方面,截至2018年2月28日,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量6259万,爱奇艺付费会员数量6010万。

  优酷目前并未公开其财务数据和会员数据,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事业群总裁杨伟东在不久前的优酷春集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明确表示,优酷经历了上市、退市,目前不会将财务数据公开;但“就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我认为会员数会超过7000万。”

  仅从数据来看,便不难理解爱奇艺扩大市场份额的短期目标。杨伟东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行业还有太多的变量存在。

  “从我们自己的模型来看,(付费会员)其实并没有走到下一个阶段。”龚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仅付费会员,实际上,长视频战场正处在变革阶段,每一家都不能高枕无忧。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