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思模:没有熟练的产业熟练工人,要培训。第二点,高端研发、高端管理人才远远不够。在供应链方面,有些地方弥补了一部分,但是跟珠三角比还是有差别的。
天风通讯行业首席分析师 唐海清:东南亚我们说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大的难度,应该来说只能承接部分。像中国这么一个大规模的这么一个人口聚集的地区,包括大规模的工厂聚集地区产业集群,其实给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提供非常大的支撑,这点是东南亚所不具备的。
制造业升级迫在眉睫 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助力降成本
在一些企业将密集型产业转移东南亚的同时,珠三角的制造业结构正在悄然升级,一些外企在华投资也从生产向销售、研发等方向倾斜。
在广东省东莞市的一家工厂,记者见到了李玉云,他所在的企业主要生产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产品。2009年,工厂的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截至目前,他们的工厂已经有6条自动化产线投入生产,还有一条正在改造中。
广东省东莞市某企业生产经理 李玉云:之前的话是纯手工作业,然后我们插件的话需要一个人可能25分钟才能完成,目前引进(智能)设备以后,只要一分半钟就可以把板子生产完成,产能的话提升大概15倍左右。
智能制造大幅提升了生产的效率、缩减了所需的人工成本。除此之外,开发核心技术、升级产品也是制造业升级的必要手段之一。
广东省东莞市某企业总经理 于玮:这个相当于是原来它是由四块板子来实现,现在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通过20个人的团队经过一年的研发,然后把它缩减到两块板子来实现同样的功能,整个售价就降低了10%到20%。
与此同时,为了助推本地制造业升级,地方政府也在政策层面提供了诸多便利。以深圳为例,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十三五”期间,深圳提高城市“工改工”比例:将现有的工业厂房改造更新,成为组合使用价值更高的普通工业厂房或新兴产业用房。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工改工”项目占已批计划立项城市更新25个项目的近五成。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宋丁:(工改工)要求整个的工业本身的制造业是升级的,转型升级之后的话,制造业是往上走,与它将来的成本、利润都是相匹配的,与此同时的话这样的区域要求对于整个产业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在外资引进方面,深圳也正在通过抓住产业链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等方式扩大招商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6亿美元,实现由负转正,而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6.9亿美元,增长41%。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