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谁在围剿华为

2018-05-16 21:42: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此前,印度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罕见地向当地电讯运营商发出禁令,要求不要进口中国制造的电讯设备。这是华为首次遭遇印度电信监管部门正式发出的市场准入禁令,也是继去年12月丧失印度20亿美元订单后的再次受挫。

作为中国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是最早开拓印度市场的。此番在耕耘多年、收获在即之时遭遇印度最严厉的市场准入禁令,华为很受伤。

印度此番似乎还是老调重谈。5月,印度电信部在致总理办公室信函中,明令禁止印度国内运营商进口中国的电信设备。印度电信运营商表示,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担心,印度政府已经禁止他们采购中国设备,主要是因为印度情报单位害怕中国出口方在设备中内设“间谍软件”。

此一役,华为在印度大约3亿美元的订单被搁置。根据印度电信部规定,如果设备商的产品被监测出安全问题,那么他们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被列入政府“黑名单”。据海外媒体报道,华为在8月份同意接受印度的新规定,即向印度政府提供其设备的源代码和工程设计以及其它条件。

目前,华为正在奋力寻找各种方式和可以借助的力量,以求印度“回心转意”,使印度市场重新成为自己重要的“产粮区”,但现实的情况是很难。

纵观近年来华为的海外扩张路线图,其扩张正不断受到各国的刁难。2005年,华为收购英国的马可尼无果而终;2008年,并购美国3com公司尝尽委屈;同年,澳大利亚也开始发难。

一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不止一名专家称,实际上,华为的海外受阻与它的快速崛起相随而来,华为的扩张速度大大超出了国际同行们的想象。从一个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快速成长为国际大公司,比肩电信巨头,其海外战略功不可没。

华为出海的第一站选择了香港。1996年,华为与和记黄埔签下了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的解决方案。在香港市场取得成功后,华为开始考虑其他市场,这其中就包括俄罗斯、拉美以及非洲。

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与当地企业建立的贝托华为合资公司,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以及华为合资建立,这也是华为仰仗的本土化平台。在俄罗斯市场获得成功以后,海外市场成为华为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华为2009年财报显示,海外营收已占75%。

不过,拉美市场开拓的难度比俄罗斯要大。同年,华为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随后,华为在多个拉美国家设立了代表处。2003年,非洲市场被华为成功打入。与此同时,华为在东南亚的扩张也使其收获颇丰。

华为的国际市场拓展经历了尝试、跑马圈地、地区部管理三个阶段,现华为已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近几年海外战略的推进,华为发展得越来越大,目前是中国公司中拥有最大和最完整的组织体系、组织覆盖面最广、派往海外人数也是最多的一家中国IT公司。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报告显示,华为已超越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目前仅落后于爱立信。其成长速度之快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动作,令竞争对手感到不安。

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183亿元,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率12.2%。同年12月,华为赢得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挪威和瑞典4G移动网络的合约,更是震惊业界:成功击败对手爱立信,而且还是在对方的地盘上。

实际上,早在2002年,思科CEO钱伯斯就曾公开宣称,华为是思科第四代竞争对手,思科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应对华为的部门。同时,华为还有自身的另一个优势——人力成本,有数据显示,华为当时在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仅为美国硅谷的1/5。

2003年1月23日,思科在美国指控华为及其美国分公司盗用部分思科的IOS源代码,并应用在其Quidway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中,对思科专利形成至少5项侵权。

对于当年的事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思科旨在遏制飞速发展的华为,而华为则要在诉讼中消耗大量的精力、时间与金钱。2004年,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