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滞销?有多少爱可以欺骗
2018-05-12 21:41: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临猗4000万斤苹果滞销,农民无奈砍树,孩子等钱上学,老人等钱看病……
何等的凄凉情景,农民之殇?真是闻者泪听者伤。
朋友圈里滞销的苹果再一次牵动大家的心,看着图片中衣袖拭泪的庄稼汉,愁容满面的老夫妇,看着苹果发呆的小孩子……都是山西老乡,咱咋能不帮一把呢?
笔者不少亲朋好友纷纷点击下单买苹果,甚至有人多买一些送朋友送亲戚。这些苹果卖的并不低于市场价格,口味好不好吃也不知道,重要的是,咱当把好人,献点爱心。
然而,苹果还没吃完,一则来自媒体的新闻稿件就让这些买了苹果的亲朋好友们感觉“咣咣打脸”——事实上,临猗苹果储存量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价格相对去年是有些下降,但并不存在滞销问题;图片里果农正在砍树,实际上是果树“高接换头”和“间伐”;老人愁苦的表情也是按照别人“教的”摆拍的——一切不过是当地合作的一家深圳的电商策划的营销闹剧。
苹果是真的卖得好,农民也是真的高兴,电商也是真的赚了钱,只有买苹果的人是说不出的“伤感情”。
新闻里说,电商是为了“真真实实帮果农销售果子”。笔者以为,出发点是好的,但咱“实实在在的”不行吗?
在营销学里,求新求奇,出奇制胜的手段往往被奉为营销经典案例。于是,这种利用同情心大打“悲情牌”营销的方式并不少见。网络时代,以为“有图即有真相”的网友实际真假难断。爱心总是“错付了”,总被套路总被骗,最终难免“狼来了”,爱心再难献。
好好的苹果被说成滞销货,是对山西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果品品牌的抹黑。用“卖惨”来对消费者“道德绑架”,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假借政府公信力,误导大众,则是涉嫌违法。
愿此后,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