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 Google 新系统 Android P Beta 版的正式亮相,传闻已久的手势操作也终于“名正言顺”地加入到原生 Android 系统之中。 在此前爱范儿(微信号:ifanr)的报道里我们曾说,靠“干掉虚拟导航栏”来提升全面屏的显示空间,是国内几家主流 Android 手机惯用的做法。当然在 Android P 亮相之前,这类手势操作并没有一个官方规范,很多品牌都是各玩各的:比如模仿 iOS 的交互逻辑,也有选择将传统“三大金刚”键由虚拟按键改为上滑手势的。
如今,Google 总算推出了一套自己的手势交互逻辑,虽然底下这个横条很难不让人和 iPhone X 联想到一起,但深入观察便会发现,Android P 的这套手势操作同样有自己的亮点,尤其在某些细节设计上,并不比 iOS 做得差。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下 Android P 和 iPhone X 两者在几项核心操作上的交互差异: 1. 返回主屏
iPhone X:底部上滑返回主屏,这也是很多国产 Android 手机的标配手势了。
Android P:底部小横条可以作为虚拟按键使用,意味着它可以“点击”,所以返回主屏仍然是点击这颗 Home 键。 2. 进入多任务界面
在两个近期应用之间快速切换:在 Android 7.0 中,用户可以通过双击多任务虚拟按键,在最近使用的两个应用之间来回切换;而在 Android P 中,这项操作则由快速拨动横条来实现。
长按底部横条,呼出 Google Assistant 语音助手。 对比看下来,Android P 的手势交互和 iPhone X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但具体要说哪家的操作更好?哪家更容易理解、效率高、有设计感?一时间也很难给出定论。 简单点说,Google 这个微缩版的横条,“可交互”的层级更多。首先,它仍然具备“轻触”和“长按”这两项操作,这意味着 Google 仍未打算抛弃掉以前“点按”的输入方式。 另外,横条同时也具备了“滑动”的属性,它不再是一个固定位置的虚拟按键,所以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一个“滑块”。这一点反而成为了本次 Android P 手势交互中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