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调查:“苹果滞销”,谁在制造“悲情”?
2018-05-11 11:20:38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这是2014年11月,《河南南召晚秋黄梨销售难,果农忍痛喂猪》这一消息在网络流传,但爱心人士赶到南召却发现:和这次山西临猗“苹果滞销”套路一样,也是夸大事实的假消息!
河南濮阳客商 刘湘军:我准备拉十吨。
记者:收购到十吨了吗?濮阳黄梨收购商:没有。

记者再次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滞销大爷”,结果多达数十种商品,产地、品种各有不同,大多带有“义务助农”、“帮帮我们”等标题。就像我们“买家秀”总是和“卖家秀”相去甚远一样,互联网,因其“虚拟”、“隐蔽”、真假难辨,却被某些人借用为“透支同情心”的工具。抛开道德考量,农产品出现滞销时,是不是借电商平台就“一电就灵”解决问题呢?

前年5月,“广东徐闻菠萝”滞销事件,某网店以29.9十斤包邮,发起助农义卖,1天卖出60万斤。然而,大量用户收到了变质菠萝。一件“正能量”的义举,结果三败俱伤:农民没有挣钱、背上骂名;商家费力又赔本;消费者这边,差评退款满天飞。

陈如约:这次活动太鲁莽了,我们都觉得很可惜,一家店被关了倒闭了,但是作为农民来讲也很惨,一亩地亏4000元,如果种100亩就亏40万,真的没有谁是得益方的。
“悲情”营销换不来真情和长久利益

在这里,我们真的要提醒商家,靠悲情绑架公众爱心的行为永远换不来真情,公众号不是利用公众的号,不正当营销手段带不来长久的利益,最终只能有害正常的市场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最终没有赢家。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