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卓手机第一次拥有 iPhone 水准的振动体验,mEngine 是魅族 1
2018-05-07 09:23: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普通的转子马达达到满负荷一般需要 10 次振动,而线性马达 1 次就能搞定,马达加速度要比转子马达大得多。此外,在性能更优异的同时,线性马达在振动时的噪音也明显小于转子马达,可以控制在 40db 以内。
反映到具体的使用中,使用线性马达可以获得更加干脆(马达加速度大)、跟手(响应时间短)、安静(马达噪音小)的振动体验。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可以通过线性马达为手机赋予更多、更细腻的振动效果。

为了获得更好的触觉反馈,和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一样,魅族 15 系列的 mEngine 选用的自然是线性谐振马达,不过这还不算完。
线性马达在 Android 手机中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大多数中高端 Android 机(比如三星 Galaxy S9、一加 5T)、甚至是部分千元机(比如魅蓝 S6)都已经用上了线性马达,不过目前 Android 手机上用的线性马达大都是 Z 轴振动的,体验明显优于转子马达,但和 Taptic Engine 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
而魅族 15 系列采用的是和 iPhone 类似的 XY 轴线性马达,它的体积上明显比 Z 轴马达更大,性能也要优秀不少。事实上,魅族表示,mEngine 采用的 XY 轴横向线性马达和苹果的 Taptic Engine 是同一家供应商。

从上面这张来自 IT168 的拆解中也可以看出,魅族 15 的 mEngine 的物理体积的确非常可观,和 Taptic Engine 属于同一个级别,比普通的线性马达大很多。
有了好的硬件才是第一步,为了充分发挥魅族 15 系列的这颗横向线性马达的「威力」,还需要在调度上做很多工作。
在这方面,魅族选择了继续和 Immersion 进行合作。
Immersion 成立于 1993 年,是一家专注于触觉反馈技术的研发和授权的公司。Immersion 自己并不生产硬件,而是选择和振动马达供应商、驱动 IC 供应商合作,通过提供端到端的 TouchSense 触觉授权套件,让那些经过振动马达在硬件厂商的设备上拥有更优秀的表现。

Immersion 的部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
在 15 系列之前,魅族已经和 Immersion 进行了多年的合作,2016 年 4 月发布的魅族 PRO 6 就是一款颇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了线性马达(在那个时候还属于比较少见的),并且可以配合屏幕压感提供多种振动效果。
回到这次的 15 系列,魅族设计了一套全局式的触感反馈系统,在拍照、打字、移动光标、滑动时间滚轮、调节手电筒亮度等 45 种具体的场景中,可以提供非常清脆、跟手的触觉反馈体验。
此外,配合具备压感功能的 Home 键,魅族 15 系列还可以在轻按、重按 Home 键时,模拟出不同的按压实体按键的触感(像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 的 Home 键那样),在 Home 键本身无法按压的情况下还原「原汁原味」的 mBack 体验。

横向对比的话,魅族 mEngine 的振动体验明显优于所有同时期的 Android 手机,已经非常接近 iPhone 8/8 Plus/X 上用的最新一代 Taptic Engine。
要说差距的话,由于魅族 15、15 Plus 的屏幕没有压感,所以无法像 iPhone 那样将触觉反馈和多级压感屏幕配合实现 3D Touch 效果。当然了,对于一款安卓机来说,屏幕压感也基本没什么实际意义。
安卓手机第一次有了媲美 iPhone 的触觉反馈体验
从纸面上看,mEngine 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吃力不讨好」的功能,它占用了手机内部空间,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并且还不容易在宣传中展现。不过另一方面,这恰恰体现了魅族在设计 15 系列时难能可贵的坚持。
魅族并没有像其他厂商选择更加「合理」的触觉反馈方案,而是以这种看似「吃力不讨好」的方式,为手机赋予了安卓阵营最好、接近同时期 iPhone 的振动体验。这种体验不容易通过文字、图片甚至视频来呈现,但却是每一个魅族 15 的用户都能真正切切感受到的。
对于魅族 15 系列来说,mEngine 是一个有点「隐性」但又很实在的加分项。对于安卓阵营来说,希望 mEngine 只是一个开始,优秀的触觉反馈理应成为更多安卓手机的标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