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报道称,为了顺利完成高层接替,孙亚芳今年早些时候就被要求“退休”,目前,任正非和华为方面提出以30元每股的价格回收孙亚芳所持有的华为股份,“一直就在谈回收股价的问题,应该已经基本谈妥。”有知情人士预计,孙亚芳拿到的的离职赔偿可能接近10亿元。
该报道言之凿凿地称,该知情人士表示,孙亚芳的退休只是任正非纷繁棋局中的中盘一子,“2007年任正非曾提出让任平进入华为最高决策层,遭到华为决策层EMT(华为特有的最高决策机构)中的4人抵制,任正非当时作罢,但如今看来,华为EMT中的元老现已基本走的走,架空的架空。”
孙亚芳的三个观点
有媒体在报道所谓的华为高层变动的同时,还简略介绍了任平其人,称任平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一直为任正非所看重,早已在华为旗下市场部、采购部、中试部等部门锻炼多年。
任正非培养儿子任平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任平在读书时就经常到华为实习。任平在华为中试部工作期间,中试部的总裁是李晓涛。在任平离开中试部的时候,李晓涛给任正非写了一份《关于任平在中试部工作的总结》的报告。任正非把这份报告转发给所有副总裁。同时,任正非还亲自写了一封感谢信,希望公司高管开始关注任平的成长。
任正非想让儿子接班的意愿,在《华为往事》一书中已有所披露,书中写道:任总再伟大,也逃脱不了中国传统的“父业子承”的观念。在他的心中,他一手创建的华为帝国的最理想的继承人就是他的儿子任平。
然而,有媒体在报道任正非欲让其子任平接班时评价说,此举令华为进一步家族企业化;但孙亚芳等高管一直反对华为向家族企业转变。
百度百科信息显示,早在1998年,孙亚芳给任正非一个报告,提出三个观点: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方式发生了变化,主要由知识、管理创造的,因此要体制创新;二、让有个人成就欲望者成为英雄,让有社会责任的人成为管理者;三、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是接班人承认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该可查资料还称,孙亚芳的这三个观点实际上都是关于接班人的,而《华为基本法》中并没有这些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观点得到了任正非的认同,后来被任正非将其引用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里。
任正非的华为棋局
有报道称,任正非的华为棋局“应该有3步”。“第一步是建立华为的完善架构”,“从1998年开始,华为就在做一个准备,地区负责人做到两年一换,这样所有属下都是‘螺丝钉’,换谁都可以(正常运转)”,“第二步就是更换元老了。”
据称,任正非曾坚决地说过:“我们只向一个顾问学习,只学习IBM。”
在有关IBM创始人老沃森和其子小沃森故事的书——《父与子》中,除描述老沃森如何一手创办IBM公司、把一个生产打孔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生产计算机的国际大公司之外,还小沃森如何从IBM销售员做起,在公司各个部门都工作过,最后在40多岁时,接过老沃森的班,并大胆改革,组织开发了几款新型的计算机,一举奠定了IBM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而任正非是否想在华为翻版IBM的接班历史,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过,就目前的公开资料显示,任正非与孙亚芳的关系极为深厚。
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曾写道:“接到纪平的电话,说我母亲上午10时左右,从菜市场出来,提着两小包菜,被汽车撞成重伤,孙总已前往昆明组织抢救。”
文中提到的“纪平”是华为主管财务的常务副总裁,是和任正非一起创业的华为元老之一,任正非对其直呼其名,而称孙亚芳为“孙总”,似可见对孙亚芳的尊重。
但媒体在报道孙亚芳时,却冠之以“最有势力和最没势力”的女人。所谓“最有势力”,即有说法把孙亚芳在华为的位置称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谓“最没势力”,即“孙亚芳同华为决策层EMT中的其他元老不同,她并没有真正分管过任何关键部门,也没有自己的‘心腹’”。
一位熟悉华为的观察人士称,由于华为内部派系比较鲜明,每个高管都基本有自己带出的队伍,一旦高管变动,意味着华为内部的人事将出现大动荡。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