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2018-05-03 09:46:43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原标题:美国要向华为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来源|首席财经观察(meirijingji001),经授权转载

作者|周松涛

美国调转枪口瞄向华为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美国三大政府机构司法部、财政部和商务部正对华为展开调查,调查后者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制裁令,向伊朗出口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不难看出,美国是想再次利用伊朗大做文章,就像之前制裁中兴那样。

不过,目前媒体们也还不清楚调查的具体范围和推进情况,只是警告说如果找到华为违法出口的不利证据,美国政府可能会对华为进行行政处罚和商业制裁。

目前,上述这些都只是基于外媒的报道,外界对于真实情况不知道的并不多,而华为发言人也拒绝对此置评。

华为不是中兴,不容易被拿下

前不久美国制裁中兴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到,虽说美国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作出的决定,但事件的关键因素是中兴的确被人揪住了小辫儿,结果不堪一击。

华为不是中兴,美国政府此次若想拿下华为恐怕并不那么容易

虽然中兴和华为同属于民族企业中的佼佼者,但二者的生存环境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当初由于两家在国内竞争太过激烈,华为主动出走海外,成为中国通讯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者,虽然中兴采用跟随战略也布局海外市场,但往往都是被华为碾压。

所以到目前为止,市面上流传着“华为60%收入来自海外,中兴60%收入来自国内”的说法。

华为征战海外所拿下的市场不光是非洲还有欧洲。尤其是欧洲这些国家,经济、法制环境都比较成熟,竞争也更加公平和激烈,并且过招的都是像思科、爱立信这样的国际性巨头。

所以,华为在征战海外市场的磨练中学会了如何利用市场规则和国际性通用玩法来保护自己

尤其典型的就是华为和思科的世纪之战


2003年1月,当时还是世界最大的网络及电信设备制造商思科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并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提起法律诉讼,至此思科诉华为案件拉开了帷幕。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虽然客场作战,但华为却一点都没有怂的架势,全盘否认剽窃思科的知识产权,并起诉思科诋毁华为的形象。并于2003年3月20日,与3Com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抵御思科。

因此诉讼持续了一年半,到2004年7月28日,思科和华为双方达成和解,法院终止思科对华为的诉讼。

官司结束后,双方都声称赢得了这场官司。但真正的赢家其实是华为,一场官司吸引了世界的眼球,打出了华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致于合作伙伴纷至沓来,甚至在思科内部也承认华为因这场官司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机会。

同样的,在2016年,华为和三星互告对方侵犯专利,华为同样取得了胜利。


美国要向华为下黑手?但别忘了华为可不是中兴


此外,华为不光时刻与同行业的国际巨头们在抗争,同时与美国政府之间的“纠缠不休”也让人津津乐道

美国政府从2013年(甚至更早)就开始指控华为从事间谍活动并开始调查,但至今都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其说法的证据。

而华为却凭借着强大的公关能力,让在欧洲和北美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开始纷纷为华为产品的品质作证。


加拿大贝尔电信公司无线网络副总裁布鲁斯·罗丁曾表示,他的公司雇佣过一家外部网络安全公司对华为产品进行了广泛的测试。

布鲁斯对路透社表示:

“我们使用华为设备已经10年了,从未见过恶意代码或后门。”

布鲁斯-罗丁认为,美国对华为的审查只是在保护自己的产业而已。

德国电信表示,该公司与华为在多个层面上开展合作,没有发现任何安全风险的证据。德国电信一位发言人表示,


“这些硬件是按照德国电信的规格制造的,并由我们自己的安全部门检查”。

今年2月,英国首相特里莎·梅对中国进行贸易访问时,对华为拓展英国市场的计划表示支持。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