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自研操作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8-05-02 05:34: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需要明确的是,华为从未承认这份报道的真实性。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成为了华为未来很多事项的标准公关答复,比如前文万彪的采访中就像是这份谈话内容的转述,甚至徐直军的回应中也能看到任正非一些思想的影子。

华为创始人兼 CEO 任正非
而对比一下时间,似乎所有新闻爆料都指向了华为操作系统 2012 年开始研发,如此时间是对上了。再看一下微博那份爆料,觉得和任正非这个内容和时间点也非常贴近。并且《南华早报》此次所获悉的“任正非主导”、“最坏情况”似乎也可以以此认证。
2012 年 9 月初,任正非在内部表示需要自研以防不测
2012 年 9 月末,路透社采访万彪获得与流传相同说法
2015 年 5 月中,百度贴吧的爆料引发中外媒体的报道
2015 年 12 月中,微博用户爆料引发报道及成媒体“证据”
2018 年 4 月底,南华早报爆料华为有在自研操作系统
华为操作系统就这样有模有样的被不断被报道及证明了,虽然至今可以知道的和最初没什么区别:任正非主导、自主研发、战略投资、华为不承认。
华为内部有这么个产品存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毕竟对于华为这个体量和技术积累来说,开发一个、或几个平台的操作系统还是能够完成的,而华为 2012 实验室中,香农实验室和欧拉实验室的负责方向也是操作系统方向。
但华为应该也清楚这些系统拿出来,至少在现在是没有竞争机会的,所以这个系统存在的目的很可能是作为防御壁垒。比如申请一些专利来对自己进行保护,再比如防备 Android 没落了又没有新的开源系统。
那么什么时候时机合适呢?这里大胆猜测一下,等华为在其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音箱、车载等)建设完毕,这些系统或许就有机会了。这些领域的共同点是新锐,市场正在开发中,用户教育也已近完成。靠多平台联动来反攻已成熟的操作系统市场,似乎是有机会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周围的产品,坐的车都是华为牌,或者华为提供底层技术(就像 HomeKit/Carplay,或者 Google 那边的对标品)的时候,你是否介意买一个应用生态稍微差点意思,但操控其他设备顺手的华为 OS 手机来当遥控器呢?
毕竟我们每天用的也就是那些 App 嘛。

说回这次《南华早报》的报道,其实报道中还是有点靠谱信息的,比如其在文內引用的荣耀总裁赵明和 IDC 副总裁 Brian Ma 两人的言论就有一些参考价值。
在北京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赵明对“操作系统”的问题表示:“这是一个能力和需求的问题”,华为有能力做,但目前我认为这并非必要的,因为我们与 Google 合作密切,并将继续使用其 Android 系统。”
而技术研究公司 IDC 的副总裁 Brian Ma 则认为“即使他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些东西,但关键问题在于 Google 服务是否可用,如果没有,那么它的应用生态系统将对中国以外的用户造成严重阻碍,类似于 Windows Phone,Tizen 和其他难以实现平台的移动操作系统。”
这两个人都提到了,而在国外 Google 就是一种生态。Google 的生态一部分是 Android 的,但总体上看也是整个互联网上中超重要的一部分,比如 Gmail、YouTube 等等,不必多言。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