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华为研发中心揭秘更多P20 Pro三摄的技术细节!

2018-05-01 04:52: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尽管因为要参加索尼EXPO,我没来得及赶上华为P20/P20 Pro的上海发布会,但我昨天还是一大早就从成都飞回上海,最终有幸赶上了一场在华为上海金桥研发基地举行的小规模研讨会。这场研讨会主要是让几位负责华为P20/P20 Pro影像部分的工程师与媒体面对面交流,较为深入的谈谈新品背后的一些技术细节

在华为研发中心揭秘更多P20 Pro三摄的技术细节!

华为认为自己的优势并不是做光学设备而是对于图像的处理。华为P20 Pro的研发始于2016年底,是他们在影像方面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在项目立项时就希望能够推出一款“在影像功能上甩别人几条街”的设备。该项目动员的人力极大,不仅仅包括传说中芬兰(原来诺基亚PureView团队)研究所,也有从佳能、索尼等公司转入华为的日本研发团队的贡献。

华为P20 Pro在研发过程中的确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包括三摄像头之间的协调合作、如何将1/1.7的大底合理装入依旧相当纤薄的机身、手持超级夜景究竟该如何实现,这些来自算法、品控等方方面面的难题被分布到各个研究所进行解决;

在华为研发中心揭秘更多P20 Pro三摄的技术细节!

这次手持超级夜景是华为P20 Pro的一个大亮点,在开发前就立下了“不使用三脚架,纯靠手持也能拍摄出夜景”的关键点。长达4-6s的曝光当然是采用“多帧降噪”技术来实现的,但其算法难度在于如何检测出基准帧并剔除无效帧?如何为高亮(比如灯光)设定一个合理的上限阈值,使之再长的曝光也不会过曝?事实上,在手持夜景的曝光开始前几秒,系统会自动判定用户是手持还是机身有依靠(三脚架),并且会自动测算出一个合理的曝光范围(亮度上下限阈值)然后再开始基于多帧降噪的曝光工作。整个策略极为复杂,也并没有像三星那样固定的6合1或者12合1,一切都要看实际情况;

由于华为P20 Pro的创新三摄,在产品ID设计时遇到不少问题。如何将超强的性能配置与绝美的工业设计融合在一起?设计师们开了很多脑筋,比如你无法在华为P20 Pro机背上看到激光对焦开孔,但实际它隐藏在两枚摄像头之间的黑色盖板下。另外,华为也坦承由于采用了全新架构,摄像头良品率一开始也相对降低,导致成本变得比较高;

在华为研发中心揭秘更多P20 Pro三摄的技术细节!

再次重申,仅有800w像素的长焦头带有OIS光学防抖,其他镜头都是AI智慧防抖。另外,之所以采用“4000w变1000w”但IMX600元件作为主摄像头元件,一方面是因为在2016年底的时间节点下这是他们能选用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选用它也有为未来发展保留更多发展余地的考量而并不仅仅是看重高像素。有媒体质疑黑白摄像头存在的必要性。但实际上对于一些高频画面(比如表现毛衣的细节等),这颗摄像头依旧能为最终成像提供更多的细节,目前来看它的作用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在色彩方面,华为P9开创的徕卡色彩得到了很多好评,之后每一款P系列产品的色彩都经过反复调校。华为P20 Pro上的色彩调校比以往更接近徕卡M系列相机的发色,而且对一些色彩丰富的场景和夜景的色彩表现格外有提升。相比传统相机产品,华为P20 Pro的AI人工智能算法这次不仅能够较精确的识别被拍摄物体,自动选用合适的AI场景模式。

而且华为方面也与许多知名摄影师合作,让相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比如人体肤色、食物)自动模拟知名摄影师的后期处理手法对图像进行机内处理。此外,过去的产品即使进行机内调色,也只能是对画面整体色调、大色块进行调节,而现在华为P20 Pro可以做到“像素级”的色彩局部调整,使得画面色彩更悦目,更接近专业摄影师的调色。

在华为研发中心揭秘更多P20 Pro三摄的技术细节!

尽管传统数码相机也有场景模式,但其丰富程度和智能化水准都与华为P20 Pro差距甚远。一方面依托手机处理器的强大运算能力,华为P20 Pro可以更快更精准的分析画面并作出合理响应。另一方面,手机便捷的在线升级也绝非传统相机固件升级所能比拟。每一次华为发布新固件包,实际都会给影像部分带来更精巧的算法更丰富的数据库甚至是全新加入的功能,因此华为建议大家一定要为手机安装最新版本固件以获得最佳的拍摄体验。

————————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