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用“明星”与“潮人”,为何OPPO不一样?

2018-04-29 19:58:1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中国企业在营销上往往善于“借鉴”和“投机”,既缺乏创新的勇气,又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敢于重点投入打穿打透,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营销模式不断跟随不同阶段的趋势,却永远踏不准营销热点,市场和用户从来记不住这种营销模式相似“第二名”企业,最终成为“东施效颦”。

OPPO选择年轻明星代言、综艺娱乐节目IP的判断都非常准确,这就需要更加贴近年轻用户,了解不同圈层细分用户的喜好变化趋势,而不是被动的跟随在明星和综艺热点之后。OPPO敢于集中资源进行投入做到“极致”并非蛮干,否则一旦判断失误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背后是OPPO长期对年轻用户需求的洞察与理解。

与此同时,OPPO手机人系列微电影更体现出OPPO的两个差异化:第一,放低品牌姿态的同时重审手机,将手机从冰冷的科技产品带入陪伴品视角;第二,不拘泥于传统方式,将手机彻底玩活,甚至改变手机千机一面的定律,推出明星定制机。

事实上,“OPPO手机人”系列微电影始于2015年,前期以“我是你的XX phone”为主题,对应李易峰、Tfboys、杨洋、杨幂推出了四期系列视频,主要形式是将偶像直观的化身为OPPO手机人,可以在生活中贴身相伴,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满足粉丝的想象。从2017年开始,OPPO“手机人”第5部正式将主题更换为“看不见的TA”,弱化明星成分,通过大片的质感呈现,将产品功能点与故事结合为非常巧妙的IP,增强用户的代入感,开始传递产品与用户的情感连接。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手机人微电影前期,OPPO在品牌策略上已经跨越了明星简单产品代言、产品卖点包装植入两个阶段。如今,OPPO这次又推陈出新,将“明星”与“潮人”带来的巨大流量,导入到一个更有价值的方向——以态度为引擎的品牌忠诚度——之上。借助《热舞吧!青春》OPPO再次完成了营销水准的升华,从对于明星的粗暴“圆梦”到态度营销,完成了目标消费者高阶精神需求的达成。

营销大师特劳特认为,“使公司强大的不是规模,而是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实际上这也是国际一线消费品牌的共同追求,比如耐克的“Just Do It”,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 is nothing”,两家品牌从来不宣传自己产品的用料和款式,品牌广告重点传递的却是一种情感和生活态度,这也是两家全球顶级运动品牌拥有庞大而忠诚的品牌用户群,却又从彼此区隔明显的原因。全球市场份额第四,“拥有中国的最多年轻用户”的OPPO,如今也走到了这一阶段。

OPPO内在价值观的外化?

有趣的是,OPPO在这次态度营销中传递的“勇敢做自己”与“Live for real”正如OPPO自己留给业界的印象。

譬如,从产品来说,OPPO在打破手机中庸刻板外观首先推出“笑脸手机”,在性能为王的时代推出智能美颜、VOOC闪充的差异化功能,在纯色主导的手机市场下推出前后推出撞色和渐变色。

都用“明星”与“潮人”,为何OPPO不一样?

再如,在营销上OPPO的特立独行,在人人谈互联网营销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地布局线下市场,在人人都在社群交互的时候OPPO做娱乐营销等等,不一而足。

可事实证明,OPPO这种“勇敢做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如今,OPPO是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用户规模超过2亿,中国市场份额第二,并且业内认为其“拥有中国的最多年轻用户”。

但OPPO也如“拒绝无聊”的年轻人一样,永不放弃地追求着更高远的目标。在3月19日的OPPO R15媒体沟通会上,我听OPPO副总裁吴强讲到OPPO品牌升级战略中“既要把品牌做大,也要把品牌做小”的表述,意识到了OPPO品牌策略未来将发生明显变化,但未预料到这种升级革新如此之快。在会后的交流中,吴强将这种品牌“渐变”解读为:“所谓大,是让全球的年轻人都能关注和了解OPPO,所谓小,是让OPPO品牌能够真正走到每个年轻人心里去,产生情感共鸣”。OPPO正在进行的态度营销,就是这种“把品牌做小”策略的延伸。

可以说,OPPO是中国手机企业中面向年轻用户最成功的手机品牌。越是成功的企业,越难以改变被验证的成功模式,因为改变意味着未知的风险和代价。那么OPPO为何选择在市场“寒冬期”不追求稳妥,反而在品牌营销上策略了主动求变?答案在于OPPO本身也是一家“有态度”的企业,有梦想就敢于做到“极致”。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