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样张效果感人 华为P20 Pro果断征服了我
2018-04-29 04:47: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毫无疑问,华为P20/P20 Pro系列最吸引我,也是最为大众称道的“黑科技”就是手持夜景(原先叫做‘手持超级夜景’)功能。我在之前那篇博客中已经谈到,这实际是华为的AI智慧防抖与多帧降噪功能的共同作用。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该功能的工作原理是:在用户按下快门最初的瞬间手机会判断正处于手持还是稳定(三脚架)状态。如果是前者,手机会根据环境亮度选择 4 或者 6 秒的拍摄时间;如果是后者的话,相机则会进入更长的曝光时间(最长可达 30 秒)。同时,手机还会确认画面的整体曝光状况并确定高光(灯光)部分的亮度并为它们设定一个上限阈值——也就是说,无论之后的曝光时间有多长(多帧叠加),其最高亮度都不会超过这个阈值——这样就可能保证夜景画面中的高光部分不会过曝,而弱光部分则可以通过多帧叠加一点点的把所有细节慢慢“叠出来”!
高光的“上限阈值”是华为P20 Pro拥有出色夜景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华为工程师为新旗舰系列全新开发的算法亮点。事实上,在华为P20 Pro“更多”拍摄程序中还能找到以前就有的“流光快门”功能,而这种同样是通过多帧叠加实现类似慢速快门效果的算法就没有这个高光阈值,因此随着曝光时间的延长(叠加张数的增加),画面中的高光部分可能会出现过曝。
三星GALAXY S9+曾公布过其在弱光下会采用 12 合 1 的方式进行多帧叠加,但华为工程师并没有给出华为P20 Pro手持超级夜景的具体张数。考虑到其在手持状态下4- 6 秒不等的曝光时间,我们也很难判定其到底实际拍摄了多少帧。请注意,由于是采用多帧叠加算法,因此无论是三星还是华为或是其他品牌手机采用此方式获得的夜景照片EXIF参数可能都不太准确(实际每一帧的曝光时间都很短),这一点与传统相机的单张长曝光拍摄方式完全不同。另外,华为工程师还特别提到如何在众多的“候选帧”内选出“关键帧”剔除“无效帧”同样牵涉到极为复杂的算法,这也是华为新旗舰的“黑科技”之一。那么,华为P20 Pro手持夜景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呢?
答案是:效果比我预想的更好!

毫无疑问,这是我所体验过的最惊人的手持夜景拍摄!它真的不用考虑周边环境的亮度状况,也无需练就“铁手功”,甚至连刻意的屏气凝神也不用——只需要你相对稳定的端着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的景色等待4- 6 秒就行!即使在这段时间里你的手有微微抖动或者画面中有移动的物体(比如车灯、人流)也无所谓,因为这都不会明显影响最终成像效果。

仔细观察华为P20 Pro拍摄的手持夜景照片,你的确可以发现其分辨率比白天同场景拍摄的画面是有下降且机内的锐化进一步加强了。但此时夜景出色的色彩表现、惊人的纯净度以及简直逆天的曝光宽容度(类HDR)会让你无视这些细枝末节,而是只会不由自主的感叹“华为P20 的手持夜景实在太强大了!”
坦率的说,我也是三星GALAXY S9+的拥趸,但相比三星依靠超大光圈+光学防抖实现的“夜视仪”效果,华为P20 Pro这种既靠硬件但更靠后期算法实现的卓越夜景同样值得称道。我在之前那篇博客中谈到自己多年前曾与华为工程师就手机摄像头是否一定需要光学防抖部件有过争论。现在证明,由于手机内光学防抖部件的效力不如在传统相机/镜头里那样出色,所以依托“多帧叠加”算法的进步,也能获得不错的“防抖”效果。其实,这种基于算法的处理使得拍夜景的硬件“门槛”变得更低了——理论上即使镜头光圈不怎么大,光学防抖部件未必有,同样可以实现手持夜景拍摄而且最终成像效果居然还挺不错?!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