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蒋旺成:做强连接、深耕行业才能释放物联网价值
2018-04-21 15:25: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飞象网讯 (计育青/文)自从2015年发布IoT战略之后,华为提出了物联网行业“1+2+1”参考架构,并在推进标准完善、技术成熟、生态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2017年,华为的Boudica120芯片实现了规模发货,标志着LPWA产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怎样才能做大物联网产业,让连接真正产生价值,让产业链各方紧密协同实现共赢?在2018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成阐述了华为的思路。

蒋旺成认为, IoT产业走向规模商用必须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标准,目前3GPP标准适用于全球各地,解决了物联网的碎片化问题;二是芯片,由于投资大、回报却不明显,因此研发企业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三是产业环境,目前中国的产业环境就非常好,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这也使得中国物联网覆盖在全球位居前列。“今年中国联通会新部署30万站,中国电信在去年31万站的基础上会再增加10万站,中国移动去年年底宣布会完成346个城市的覆盖,今年会实现全网覆盖。”蒋旺成说。
在政府支持、运营商积极推进下,2017年成为了物联网规模商用的启动年,NB-IoT完成了网络部署和价格双重突破。在大量项目实践中,华为还解决了规模商用的关键问题,繁荣的产业生态就此奠定了NB-IoT爆发的基础。然而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万亿级市场的爆发,也可能是泡沫的破裂,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真正的价值应用,为行业带来真实的商业价值。
蒋旺成认为,要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商业价值,关键是要做强连接、深耕行业。
做强联接,首先是适应不同的物联网场景,持续做大NB-IoT产业,满足窄带物联场景大规模部署的需求,并根据移动性、传输速率、数据量等物联场景要求推进C-V2X、eMTC商用发展,拓宽市场空间。在海外策略上,可以通过构建本地生态、打造顶级OpenLab实现联合创新、建立发展运营商合营云和Hosting中心实现业务拓展加速商用部署三大措施,将中国产业发展经验复制推广到欧洲,形成示范效应,拓展全球市场。
在做强联接之余,还需要让联接产生价值。由于集成复杂度高,IoT解决方案开发投入大、业务上线周期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业务开发和价值实现。华为持续战略投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业务创新和部署。依托全球化的华为云,合作伙伴可以将自己的业务快速拓展到全球。华为还将能力导入运营商,助力运营商从卖联接向卖服务转型。
建立强大的联接能力之后,还需要深耕行业,推动行业应用快速发展。华为正在通过华为云向各行各业提供融合ICT能力的IoT行业解决方案。为此华为充分发挥ICT端管云协同能力,联合伙伴创新构建匹配不同行业场景的解决方案,持续做深做透,面向17个行业场景构建IoT云服务。
以车联网为例,华为在这个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汽车行业迫切需要与有实力的ICT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创新构建解决方案,在变革中共同寻求生存和发展。华为从ICT端管云全领域进入车联网,提供包括车联云平台、车机OS在内的车联云解决方案,帮助车企快速构建数字资产和智慧出行服务。其中车机OS引入了华为手机生态,形成了“人-车-家”一体化的智能体验。
据蒋旺成介绍,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提升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的C-V2X方案,积极参与5GAA测试,并发布了支持C-V2X的Balong765芯片,可以实现人、车、路的协同智能。V2X意为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一切对象的信息交换,而C-V2X是指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具有天然的技术领先优势。目前,C-V2X的首个标准已经在3GPP R14冻结。
卓越的技术优势、融合的ICT解决方案和华为云的全球部署能力,让华为迅速赢得了全球著名车企的信赖。法国标致雪铁龙就在2017年选择了华为的车联云平台,在联接管理和设备管理之上构建车联网服务。该服务将从2018年开始陆续上线,预计会在年底实现150万辆车上线。此外,中国一汽也与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准备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合作。来自汽车行业的客户表示,华为是唯一能全球化交付ICT端管云解决方案的企业,具备ICT产业领导力。
蒋旺成强调,物联网的未来很美好,但要想真正实现就必须静下心来,在做强联接的基础上深耕行业。“华为愿与行业客户和伙伴一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大产业,共创共享价值。”蒋旺成说。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