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屏下指纹黑科技 能否引领未来趋势?
2018-04-14 04:06:29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如今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迅猛,各项技术从研发、到落地再到商用周期也逐渐缩短。智能手机的形态和功能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增大的屏幕尺寸、缩窄的边框,甚至是曲面屏,都是厂商们为了差异化而苦心研发的结果。不过当手机观进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格局限制了大家的发挥,第一次同质化现象出现了。

在目前ID设计、系统UI日渐趋同的背景下,想要打出一张差异化的好牌是愈发困难。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全面屏出现了。不过这并不是久旱逢甘露,而只是沙漠中的小小绿洲罢了。在屏占比进一步提高后,手机ID设计又迎来了同质化2.0时代。
在如今移动支付大行其道的年代,指纹识别的位置就变得愈发尴尬了起来。作为移动支付的安全保证,指纹识别如今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以前的指纹识别模块与Home键融合在一起放置在机身下巴上,约定俗成的设计大家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但是当全面屏普及后,手机正面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很多厂商只能选择在机身背后开孔,将指纹识别放在了背后。

但是这种破坏机身一体感的设计,只能说是有利有弊。受限于当前的科技水平,也只能算是曲线救国、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就在这时,vivo发布了搭载屏幕指纹识别技术的手机vivo X21 UD。这无疑给整个手机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全面屏并不需要牺牲指纹识别、或者是破坏机身的一体性。
但是和很多新技术一样,屏幕指纹识别技术在刚推出时也收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纵观目前的手机市场,无论是iPhone X的人脸识别、三星S9的虹膜识别,还是屏幕指纹识别技术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完美。这时横空出世的屏幕指纹真的能为我们带来完美的使用体验、引领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么?
受限的创新脚步

首先让我们从智能手机的发展看起。2007年第一代iPhone诞生,从那时起,智能手机的核心交互介质就定了下来:屏幕。自此之后,无论手机的外观如何进化,正面的一块屏幕都占领了大部分的空间。后来随着指纹识别的加入,让本就寸土寸金的手机设计空间更加受限。业界公认的几种解决方案,成为了同质化的根本原因。

后期随着全面屏的兴起,手机正面空间被再一次压缩。为了营造出“一整块屏幕”的效果,只能取消了指纹识别曾经最好的安身之处Home键。然而面对着蓬勃发展的移动支付,以及愈发私密、存有大量个人信息的手机安全,生物识别又不能去掉。这就造成了功能性和设计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当设计驱动面对功能驱动的时候,显然酷炫的外观胜出了。想要在不破坏机身一体性的同时,又不抛弃指纹识别,屏幕指纹看来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实用与噱头的对决
指纹识别目前承载了解锁、支付和加密等几种主流的功能。在移动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需要一种安全又方便的生物识别作为加密验证的保证。虽然目前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使用场景上来看,都不如指纹识别方便精准。

目前市面上的指纹识别主要分为四种:正面指纹识别、背部指纹识别、侧边指纹识别以及屏幕指纹识别。从体验而言,背部和侧边指纹识别使用时必须把手机拿起来然后再操作,体验上均有所欠缺;而正面指纹识别则需要在屏幕正面开孔,和追求更高屏占比的现今主流不符。相比之下,屏幕指纹识别自然成为了全面屏时代最好的选择。它既不会破坏机身的一体性,同时还能保持我们熟悉多年的使用习惯。几乎为零的学习成本,让屏幕指纹技术很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技术与设计的不妥协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