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大手机厂商联手狙击微信小程序!小米、华为联合推出“快应用”

2018-03-20 03:39:47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而手机厂商为此不仅失去了应用分发的价值,也被截断了预装和广告营销的红利。 为此,手机厂商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规则重构应用分发机制。这就成为「快应用」推出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看来,用户体验上的最大不确定性,就是快应用和小程序如何在手机桌面共存?会不会在桌面端出现两个图标,由此对用户造成干扰? 场景化流量大于搜索,「快应用」如何逆袭? 的确,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要求用户安装、注册相应App 才能使用。快应用则不需要,只需拥有一台支持快应用标准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不用换,只需要升级、更换系统固件),就能使用快应用,而且,快应用还能直接从系统桌面直接启动。 这使得用户使用快应用的成本与使用路径,要比使用小程序短得多。同时,由于减少了微信、支付宝这层中间媒介,改为由系统直接运行快应用, 理论上快应用的性能运行表现,一定是优于小程序平台的。

9大手机厂商联手狙击微信小程序!小米、华为联合推出“快应用”

不过,尽管如此,但快应用要想推广开来仍然充满挑战。 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应用本身,而是用户对应用分发不可逆转的习惯趋势。 微信所形成的巨大流量场效应被谈及最多,这是手机应用商店所无法达到的指数级体量差距。但这却并非最主要的,根本原因在于, 手机厂商的另一撒手锏,也就是桌面端的直达搜索功能可能也没办法达到预期。

9大手机厂商联手狙击微信小程序!小米、华为联合推出“快应用”

一直以来,微信小程序为何会弱化搜索,却打通了近50 个入口? 其实是因为微信已经看准了接下来应用分发的核心趋势,不是搜索,而是场景化分发。 微信颠覆了应用分发的基本逻辑。如果说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的分发规律是搜索,依赖用户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应用;那么下半场的分发规律就是场景化体验。所以,轻应用还是「重应用」的问题是第二位的, 首要问题是用户除了记忆一些头部应用之外,大量应用会在偶遇之中用完即走,这是手机应用极大丰富以后,不可违逆的用户习惯。

9大手机厂商联手狙击微信小程序!小米、华为联合推出“快应用”

而在目前看来,真正的场景化其实只存在于微信、支付宝等头部应用。作为社交应用的微信、交易工具的支付宝,它们的小程序平台自然会提供带有平台特色的接口,例如,微信小程序的分享群聊功能、支付宝的读取芝麻信用分等功能,以及两个小程序平台都拥有的支付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快应用天生所缺乏的。

布局线下,「小程序码」是否还有一战? 如果说,线上缺乏场景,那么在线下,快应用能否扳回一城呢。 事实上, 短期来看,小程序和快应用的争夺集中在线上,但未来真正的战场却在线下。这从微信小程序今年的发力重点也可以看出端倪。 如今,微信通过整合小程序、微信支付、扫码和卡包等能力,已经将小程序广布到大街小巷、酒店商超、医院机场等各个角落,小程序并不只是一个线上应用,而是变成了OMO (线上与线下融合)的连接器。

9大手机厂商联手狙击微信小程序!小米、华为联合推出“快应用”

相比较线上,线下其实有更多的服务与应用的场景,而线下直接触达用户的方式就是「码」,无论是微信的二维码、小程序码,还是支付宝的二维码,都成为了直接入口。 相比较微信和支付宝, 其实手机厂商所沉淀的线下商户以及拓展线下商业的能力更不可小觑。特别是众多手机厂商共同发力,可以迅速完成大量的快应用的物料落地,而一旦形成了用户触达,用户会选择哪种「码」进行扫描就可能充满变数。 然而,尽管手机厂商的地推能力是强项所在,但如果要想真正服务线下,快应用形态又会显得太轻了一些, 毕竟小程序里面所包含的将不只是应用体验那么简单,而是充满整合多能力的一个功能信息集,而即将上线的快应用,是否能够支持支付、扫码、用户数据、LBS、广告投放等功能,仍然无法得知。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