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配置文件my.cnf优化详解(mysql5.5)
2019-01-05 10:02:22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振洲
read_rnd_buffer_size = 16M
#批量插入数据缓存大小,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效率,默认为8M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64M
# MyISAM表发生变化时重新排序所需的缓冲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128M
# MySQL重建索引时所允许的最大临时文件的大小 (当 REPAIR, ALTER TABLE 或者 LOAD DATA INFILE).
# 如果文件大小比此值更大,索引会通过键值缓冲创建(更慢)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 如果一个表拥有超过一个索引, MyISAM 可以通过并行排序使用超过一个线程去修复他们.
# 这对于拥有多个CPU以及大量内存情况的用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自动检查和修复没有适当关闭的 MyISAM 表
myisam_recover
interactive_timeout = 120
wait_timeout = 120
innodb_data_home_dir = /data/mysql/3306/data
#表空间文件 重要数据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2000M;ibdata2:10M:autoextend
#这个参数用来设置 InnoDB 存储的数据目录信息和其它内部数据结构的内存池大小,类似于Oracle的library cache。这不是一个强制参数,可以被突破。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16M
#这对Innodb表来说非常重要。Innodb相比MyISAM表对缓冲更为敏感。MyISAM可以在默认的 key_buffer_size 设置下运行的可以,然而Innodb在默认的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下却跟蜗牛似的。由于Innodb把数据和索引都缓存起来,无需留给操作系统太多的内存,因此如果只需要用Innodb的话则可以设置它高达 70-80% 的可用内存。一些应用于 key_buffer 的规则有 — 如果你的数据量不大,并且不会暴增,那么无需把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的太大了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512M
#文件IO的线程数,一般为 4,但是在 Windows 下,可以设置得较大。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 在InnoDb核心内的允许线程数量.
# 最优值依赖于应用程序,硬件以及操作系统的调度方式.
# 过高的值可能导致线程的互斥颠簸.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8
#如果将此参数设置为1,将在每次提交事务后将日志写入磁盘。为提供性能,可以设置为0或2,但要承担在发生故障时丢失数据的风险。设置为0表示事务日志写入日志文件,而日志文件每秒刷新到磁盘一次。设置为2表示事务日志将在提交时写入日志,但日志文件每次刷新到磁盘一次。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此参数确定些日志文件所用的内存大小,以M为单位。缓冲区更大能提高性能,但意外的故障将会丢失数据.MySQL开发人员建议设置为1-8M之间
- 热点聚合: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