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退场,欧尚易主,外资零售凛冬已至?
2019-01-04 11:01:16 来源:刘旷 作者:王振洲
虽说欧尚在90年代就已经进入中国,但一直以来,与兄弟公司大润发相比,欧尚的开店速度远远比不上大润发。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大润发新开了11家店,而欧尚没有开新店;且截至2018年上半年,大润发在全国有395家门店,而欧尚在全国仅有77家门店。
门店扩张是商超扩展知名度的重要渠道之一,而欧尚不足一百家的门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减了自身势力。对比中也显示了大润发相对较强的运营能力。所以说,借力大润发的优势进行资源互补,欧尚作为最大股东也可能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无论是梅西百货退出中国,还是欧尚中国交由大润发管理,都在说明着外资零售在中国的处境是越来越艰难了。不过反过来说,艰难的另一面就是机会。外资零售们只要未来把握住机会,迎接好挑战,未尝不可翻身。
外资零售讲好故事:抓良机,勇斩棘
亚马逊中国电商业务市场份额不足1%;英国的玛莎百货、英国电商ASOS等外企也在中国市场屡屡受挫。外资零售在华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但是涅槃会重生,化茧能成蝶,握住机会、迎接挑战是未来外资零售们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机会: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入乡随俗用大数据做好用户定位。
从今年天猫双十一2135亿的销售额中就能感受到中国消费者强大的消费能力,而从天猫、京东等平台囊括了几乎所有品类的商品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所以,当前零售市场的需求依然很旺盛,消费者的潜力也不容小觑。
观摩今天在电商、新零售板块做得比较优秀的本土企业阿里巴巴、京东们,他们之所以能博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运用了大数据,较为精准地把握了用户的消费需求,比较明显的就是在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推荐”机制,以此来引导消费者消费。
再倒回去看,从梅西百货退出中国的案例不难看出,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好用户定位,不知道消费者的喜好,无法洞悉消费者的消费轨迹。所以说,在互联网科技进化的背景下,尚在华的外资零售应该整合好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去洞悉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根源部解决问题。
从资金角度分析,既然成本已经可以跨国开店,那么从中抽取部分资金来支持技术的打造,对外资零售企业们而言应该不是难题。因为只有入乡随俗,具备了和国内企业一样的市场竞争工具,才能少走弯路,和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站在同一赛道上去赛跑。
挑战:国内电商、新零售格局清晰,外资零售不容易撬动中国市场。
近几年一大批新零售项目涌现市场,有“零售+餐饮”类的超级物种、盒马鲜生;精品类的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社交类的拼多多、小红书......此外还有巨头在扶持外资企业,比如家乐福有腾讯支持,沃尔玛有京东支持,高鑫零售有阿里支持等等。虽说得到了互联网、电商巨头们的支持,但同时也意味着这场以巨头为主导的新零售战争也才刚刚开始。
- 热点聚合: 新零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