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阿里、京东、网易都在农村做这事,“智能养猪搞得好,
2018-07-14 21:01: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根据对这一过程的掌握,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可以因地制宜放贷,养鸡户根据需要借贷,按日计息,现在养鸡户养一只鸡只需要支出6分钱利息 。
连腾讯都在4月1日发布了一条视频,一本正经地讲述了在贵州开启AI养鹅项目,利用鹅脸识别、腾讯觅影和翻译君等一系列技术打造AI+农业,但最终这只是个愚人节玩笑罢了。

不过腾讯确实在AI+农业上有所建树,腾讯投资了一家名为Phytech的公司,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卫星数据,由机器学习提供动力,了解作物情况,优化作物健康。
众多巨头接连进入养殖业,用技术来改造产业到底是噱头大还是真的有效?
郑斌告诉品途商业评论,经过阿里云农业大脑的改造之后,特驱集团的PSY能提升三头,死淘率降低了3%。
华为常务董事徐文伟曾公开表示,中国电信通过牛联网,每年有几百万元的收入,同时产业带动传感器的销售。而对客户来说,不仅保证了奶牛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额外产生了2500万元的收益。
华为方面向品途商业评论表示,目前已经有成功案例存在,接下来将向更多省份推广。

“5-8年时间,中国的养猪产业一定会和国际水平持平。智能化的阶段代表着很高的生产力的水平。” 郑斌说到。
AI的确是一个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技术,但是在落地时仍有不少工作要做,一些比较困难的技术就很难在当前阶段实现。
鹅脸识别是个玩笑,猪脸识别却可以完成。然而,在目前阶段而言,猪脸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相对成本也很高。
京东金融官方账号在知乎的一个回答中提到,猪脸识别在技术上的难点有三个:
猪的生长周期短,外貌变化快,识别难度高;
猪舍中的猪处在一个运动的状态,很少正对镜头,数据采集难度高;
目前缺少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中体型变化的数据进行参考。
在阿里云之前,许多公司的智能养猪是在猪耳朵上使用RFID(射频识别)标签作为例子,例如英国领先的养猪公司郁金香农业。
但阿里云曾告诉这些供应商,ET农业大脑智能养猪系统运行起来更加便宜,因为它避免了扫描标签这一复杂举动。
产业变革下的中国养殖业
互联网、IT巨头纷纷在AI养殖业进行布局,不是没有原因的。2017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超过3.2万亿,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接近30%。其中又以猪、牛、鸡等畜禽品种为主,在畜牧业方面,中国还有大量下沉市场等待挖掘。
以猪肉为例,中国是第一大猪肉生产国,也是第一大猪肉消费国,一年大约出栏7亿头猪,消耗猪肉大约5000万吨。
然而,在市场之下,现实的状况仍然是集约化规模养殖处于少数。在出栏的7亿头猪当中,绝大多数还是由农民散养状态。
“中国最大养猪场有2000万头猪,只占3%左右;前十大养猪场加起来不到5000万头。”郑斌说到。

在仍然以散户养殖状态下的中国来说,技术能否下沉到在农民群体中,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AI养猪的介绍当中,阿里与合作伙伴在此项目总投入达数亿元,前期合作伙伴大多为B2B形式,即阿里云提供软件系统,为合作伙伴降本增效。
同时,阿里云也在尝试B2B2C模式。在阿里云与海升集团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打造系统,开发针对农民用户的App,最终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个体农户使用。
过程中农户端使用完全免费,由海升集团付费帮助其提高效率。
中国报告网行业分析师指出:近两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遭受到一些挫折,受宏观经济下滑和禽流感等因素影响,畜牧业一度呈现低迷态势。
未来,我国畜牧业经济将由增长型与环保并重型转变,以分散经营为主将转变为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主。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