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阿里、京东、网易都在农村做这事,“智能养猪搞得好,
2018-07-14 21:01: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分析并记录仔猪的出生数量、顺产还是剖腹产。同样,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捕捉仔猪被母猪压住发出的尖叫声。

据悉,以往饲养员会去一个个比对,有类似情况会及时处理。“加入AI技术之后,我要做的不是去现场一个个看,而是在办公室里盯着屏幕,有预警的时候出动,第一时间展开解救。”
另外一个重要的场景,即便投入大量人力也很难判断,令养猪集团十分头疼——生病。
猪生病的话要及时送进专门的猪舍,发现不及时的话传染给更多猪,严重时会产生瘟疫等情况。
农业大脑在这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使用红外测温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监测猪的体温和咳嗽的声音,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疫情预警。

在成长过程中,饮食和运动情况也是一方面。为了培养一只健康的猪,通过进食情况也可发现是否生病,并且能和运动情况结合起来。
阿里云在上海云栖大会上表示,有了ET农业大脑之后,运动量成为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
未来或许猪的标准会是一生要跑200公里,而不是超过200斤才能出栏。(这会影响猪肉的口感,毕竟现在谁喜欢吃肥肉呢?)

在这其中,一个基础的技术不可忽视,即猪档案的生成。每只猪身上都有一个独特的ID,依据此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档案,猪龄、健康状况、配种情况,甚至父母亲的品种、得过什么病等等。
这些以往需要手工输入的东西,现在饲养员对着录音设备说话就可以直接转化到档案里去。

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原来的笔记本、Excel等记录方式在这座猪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猪栏前面增加的几个二维码。
牛联网
相较于阿里的AI养猪,华为养牛的事情显得略微低调。
然而IT巨头华为,自然不可能错过产业创新的机会浪潮,但华为并未讲述AI,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物联网。
2017年2月起,华为联合中国电信和银川奥特,推出基于NB-IoT的牛联网产品“小牧童”,改进了传统奶牛监控系统。

奶牛的体征监控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体征监控才能判断奶牛何时需要配种、产奶。
同样,传统的体征监控大多通过兽医人工检查的方式,不过不同奶牛发情表现规律不同,发情后最佳配种时间不固定,高产奶牛发情持续时间短,容易错过。
因此,人工检查对奶牛发情检出率低于75%,且需要兽医值班巡查,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对于一座奶牛场来说,如果错过了一天奶牛的发情期,就意味着时间的延长,成本的增加。
华为的“牛联网”在每个奶牛脖子上挂一个传感器,时时测量牛的体温和脉搏,及时掌控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通过监测牛的体温和脉搏,掌控牛的发情期,及时配种,减少损失。

“小牧童”智能项圈中的通信方式为NB-IoT技术,项圈数据可直接通过NB-IoT网络传输到中国电信物联网开放平台,然后进入部署在天翼云上的奶牛信息管理平台。奶牛场管理层、饲养员、兽医等通过网页或手机客户端,可以实时获取奶牛体征信息。
噱头还是真刚需?
用AI涉足养殖业的不止阿里和华为,巨头都有相关涉足。
最出名的莫过于“猪厂”网易。早在2009年,网易就宣布要网易将投资数千万元在浙江建立养猪场,并将为此创办养猪网,将互联网与农业结合。2017年,网易猪肉正式上市,受消费升级的影响,着实火了一下。
京东金融在AI养殖方面也在实行有趣的想法,利用AI养鸡和金融挂钩。
京东金融是这么解释的:过去养殖户养一只鸡约需要12元饲料款,需要提前贷款,并支付整个养鸡过程中的利息。
但是小鸡在最初并不需要太多饲料,只有长大时才需要,不同的鸡对饲料需求也不同,养殖户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利息。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