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成唯一没有二三星米其林餐厅的城市?专家这样解答…
2018-07-12 19:38: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著名美食家庄臣认为,首版指南呈现了广州务实和平民化的饮食特点,挖掘了较多的本土平民美食,找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特色。但是,一家二星和三星餐厅都没有,则过分苛刻与主观。“希望明年会更好。”
何伟生是国内知名食评家,人称“鲍汁飞”。他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榜单是相对客观的,没有三星非常合理,没有二星则比较苛刻。“这次的榜单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评委对广州饮食文化了解不够深,推荐餐厅榜单上只有2家是我会吃的。”
Christy是本土餐厅主理人,她觉得米其林进入广州是件好事,刺激业界竞争,促使商家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注重出品创意和服务。“不过就我体验来说,离开了西餐体系,米其林还是有点水土不服,始终都是老外口味。”
广州厨师将与世界接轨
有食客担心,米其林进入广州,会不会推高市民的用餐成本?
餐饮生态平台联合造食的创始人魏旭翔认为,米其林登陆广州,会让世界发现广州美食,对于广州餐饮来说是一种促进,必然也将引发厨师们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和定位,广州的厨师会慢慢地与世界接轨,用现代的烹饪方式去演绎传统菜式。借助米其林在全球的影响力,或会给厨师提供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
他认为,广州的美食比其他城市实惠,但是也需要有更好的食材去参与出品,所以他更加愿意看到米其林登陆广州之后,更多厨师会用更好的食材是做出品,而不是单纯追求便宜。“现在广州已经有很多平价实惠的餐厅,反而需要更多采取优质食材的餐厅。”
知名食评人劳毅波说,“有米”之后,会产生鲶鱼效应,更令市场竞争激烈,但是于创新派粤菜而言也许是一个好消息。新派粤菜在发展过程中阻力较多,米其林鼓励创新的核心,恰恰肯定了新派粤菜,助力其发展。
另外,米其林的进入对推进服务有促进作用。在米其林评分项中,食物的味道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餐厅的服务质量和就餐体验也拥有非常重要的占比。其中,服务项就占据了10%的比重,可见一个餐厅的服务在经营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挂牌”餐厅三大挑战:质量稳定、排队压力、加租隐患
劳毅波认为,米其林进入广州有喜有忧,喜的是好餐厅锦上添花,城市餐饮提升档次;忧的是带来风险,即挂牌餐厅出品没有很好控制的话,將给食客带来期望的落差,还有可以预想的超长排队问题,影响食客的用餐情绪。他说,挂牌店家要做好措施,应对未来3个月到半年中排队高峰的压力,以及对出品的质量控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可能出现——业主因为租客挂星提出加租,这也是潜在的市场风险。
劳毅波认为,作为消费理性的本地广州食客来说,扎堆效应应该不会太过明显。广州食客更习惯于用自己的舌头作评判,“你看广州的知名食肆,很多前面挂满了招牌,但是有多少人会去看奖牌。”“菜如果做得好,就会去吃;如果做得不好,那就贬。”
食客:世界不止米其林
冯小姐是广州人,喜欢旅行和全世界觅食。她说,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米其林,其实10几年来她也了解到世界很多其它评价体系,比如走精品路线的会喜欢罗莱夏朵,The world’s50 best restaurant、New York Times等都是不错的参考体系。“以后可能大家都会有各自信任和采纳的评价体系,而不单是米其林。”
文:广报记者曾繁莹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