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苹果供应商看2018年全球电子产业链的中国势力变化
2018-07-04 09:49:1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这虽然获取了短期的利益,但是极大的刺激了中国公司的成长,一旦中国公司开始成规模,具备了行业冲击力,可以利用广阔的市场降低成本,那么崛起的速度将会大大加速。
当然不管是韩国人还是日本人,并非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
以存储器的霸主三星电子(注意不是集团)为例,在过去的几年,三星电子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仅仅在2013年,三星电子还是一家运营利润中移动业务(主要为手机)占大约70%的公司,但是随着手机业务在全球遭到中国公司的冲击,到2017年其移动业务运营利润还不到2013年的一半,实际上,2017年三星电子的运营利润大约70%是来自半导体业务。
仅仅四年时间,三星电子从70%利润来自手机变成了70%的利润来自半导体,
这意味着三星电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不要再把三星电子看成是一家手机公司了,而是要看成一家半导体公司,就像以前更多觉得三星电子是一家家电公司一样。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半导体业务不涨价,三星电子的经营业绩,股价将是怎样一副光景。
三星让存储器涨价的举动,从运营的角度来讲,也是必须的选择。
日本人也是同样的理由,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保持消费电子产品的产能,哪怕是不怎么赚钱的大尺寸MLCC产品,维持产线压低中低端市场价格,为后来者的发展设置障碍,同时投钱扩张车用MLCC产线。
但这对日本公司财务状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日本公司面临的运营财务压力,其自然倾向于摆脱低端产能,集中力量转向,这就给中国公司带来了机会。
华为老板就说过,以前在通信设备领域,西方公司处于赚大钱的状态,这才让新进入的华为等公司有了机会,因为只要能做出产品就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所以在华为在成为霸主之后,只获取合理的利润,其实看华为公司的财报,净利润率一直不高,大约7%左右,这对一个高科技公司来说似乎低了点,其实背后的逻辑是消灭和扼杀后来者进入该行业的欲望,减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MLCC价格大涨让一直处于小规模,扩产动力不足的中国厂家获得了三年的机遇期,抓住这波机遇,中国的被动元件产业将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从2018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以风华高科为首的国产被动元件厂家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速。
2018年一季度风华高科实现营业收入8.42亿,同比增长35.17%;归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16亿,同比增长327.69%。如果看毛利率的话,风华高科一季度毛利率达30.4%,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22.0%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
6月22日,风华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目前公司片阻和片容均满负荷生产。
当然,这个过程中,国产下游厂家会在涨价潮中遭受比较大的压力甚至可以说痛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办法,就是国产厂家能够拥有市场的绝对份额和产能。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风华高科净利润1.16亿人民币,是不是看起来觉得好少?
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前到2015年,风华高科全年净利润才6200万元人民币,这就是我国第一大被动元件生产制造商的净利润。这点钱想要赶超世界顶尖水平显然是不可能的。
也可以看出仅仅在两三年前,如果说中国的被动元件产业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是多么的绝望。
实际上,凭借着日本企业掀起的全球被动元件涨价风潮,在2016年,风华高科就实现了1.39亿净利润,同比增长125.18%。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真的要感谢日本人带来的这轮机遇。
以上通过苹果的全球供应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全球电子产业链的分布情况,我这里做一个总结:
1:电子零部件产业是少数人的游戏。
全球主要是五个地区参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香港),韩国。在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的分布。
欧洲可以说已经衰落了,消费电子产品这么大的产业,从终端品牌到上游的零部件,欧洲人可以说基本退出了竞争,整个欧洲加起来只有16家苹果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半导体领域。而美国是40家,日本是44家。
2:中国公司数量还会快速增加
本文只是讲从2017-2018年一年时间的变化,中国公司就突破了摄像头模组,显示面板等领域,实际上如果我们以3-5年为维度,看苹果200大供应商的变化,中国供应商的崛起还会让人更加惊讶。
如果我们从现在再往后看到2020年,这个时间其实并不太久,也就是还有一年多,中国公司数量还会增加不少。
以半导体为例,做CMOS图像传感器封装的中国公司晶方科技很可能就会进入苹果供应链,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