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苹果*腾讯
2018-06-24 02:2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然而两者的不同不是模式的区隔,而是策略的选择。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来获取用户——雷军说小米只用8年时间成为世界500强,颠覆性就在于性价比,硬件综合利润率不超过5%不是虚言,然而小米不卖高价,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小米通过生态链来变现用户,有更多的品类电商模式才奏效,总不能要小米之家只卖手机吧?苹果可以,是因为它只用少数品类就可以支撑最高的坪效,苹果为什么不做行李箱?这反而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问题。
所有伟大公司都赚人心
雷军在沟通会上强调,未来十年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公司,极有可能是一家中国公司,不是华为就是小米,“有极大的概率就是小米,好的公司靠利润,伟大的公司靠人心,小米要做伟大的公司。”
伟大公司有人心,这是对的。不得人心的公司,要么死掉了,要么正在走下坡路,抑或跟用户缺乏连接,没有粉丝,没有品牌,制造模式。
人心是什么?资本市场只看理性数字,不听感性故事,贾跃亭的梦想和化反也撑不起乐视的未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在互联网/手机/电商行业体现在用户获取能力上,小米做了不少感动人心,特别是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去年底小米就宣布,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已经突3亿,此外,小米“百货”业务如行李箱等,用户另算,可以说,小米确实广纳人心。
不过,要让我认同小米是一家比苹果或者华为更得人心的公司,也不容易。
没有什么比用户的行动更能表达人心的了:产品发布时是否花钱投票,使用产品后是否持续消费,定价较高时是否承担溢价……有性价比的可以得人心,没有性价比的苹果/LV/Prada/劳力士,同样有他们的人心。
小米确实得到了米粉的人心,然而对于每个公司来说,要稳住人心不容易、留住人心更艰难。建立一个品牌要20年,毁掉一个品牌分分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前小米在MIUI中加入更多广告,部分米粉怨声载道就体现出稳住人心不易;小米基于硬件得“人心” 模式意味着人心有流失的机会,用户每年会有一次换机潮。
苹果发布财报时,都会强调一个数据,新增用户有多少来自于安卓,就体现出手机行业得人心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也不是说就靠一个策略,一套模式可以奏效。
在这一点上,阿里、腾讯这样的具有一定垄断能力的企业,更有留住人心的能力,它们不可替代。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商业模式,小米的全能模式+性价比+生态链构筑了可以防范BAT的壁垒,在手机行业实现后来居上,然而其策略也有其短板。
过分强调低利润的后果意味着缺乏足够有力的研发投入,广泛布局生态链意味着难以专注。苹果有利润才有iPhone X才有匹敌高通的A系列处理器;OPPO和Vivo有利润才有Find X和Nex;华为有利润才有麒麟芯片——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专注,最多的精力被投到了少数产品甚至唯一的手机产品线上。
伟大公司靠人心,但也离不开利润,用利润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永远给用户最极致的体验,才能持续获得人心、稳住人心和留住人心。商业的本质从来不排斥利润,伟大的公司亦是如此。
话说回来,小米估值550亿美元高吗?正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称,有关估值是公司与投资者间的协议,在香港市场,港交所不会干涉,亦难以干涉。
简单地说投资者,不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觉得值,就值,最终大家用股票的买卖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既然360一度都能达到这个估值水平,小米550亿美元真心不贵,当然,大家分别在港股和A股,估值逻辑截然不同。
不得不承认,小米确实是一个奇迹,550亿美元可能只是一个起点,前提是小米要证明自己。
一方面,它需要持续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具有持续的得人心、留人心、稳人心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营收占比这个数据要有显著提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对标腾讯就无意义。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