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米估值≠苹果*腾讯

2018-06-24 02:2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小米敲钟就在眼前。

一直备受外界关注的小米估值问题,日前有了确切的消息。在投资推介会上,雷军一边将定价权交给投资者:“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摊出了550亿美元的底牌。

一边却表示小米估值应该是腾讯苹果,因为小米是一家全球罕见的全能型公司,看似矛盾的表达,背后是雷军对小米估值偏低的心有不甘。

小米估值≠苹果*腾讯

从曾经千亿美元估值在望,到如今550亿美元的保守价,小米还没上市,估值就降了一大截。

既然小米选择IPO,那么估值就是创始团队不得不介意的数字,一方面,它关系到小米团队的利益,股票价格决定管理层和核心员工能拿到多少钱;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小米公司的地位,500亿美元公司和千亿美元公司,在行业的地位截然不同,能获取的资源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550亿美元会是小米估值的起点吗?作为掏钱买了不少小米产品的半个米粉,我还是想抛开这个身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米=苹果*腾讯

腾讯最新市值约合4795亿美元,苹果最新市值约合9115.62亿美元,两者相乘,结果是4370万亿美元,在可见的未来,如果美元不发生系统性通胀,小米是到不了这个估值了。

雷军这样说,应该是表示,小米估值的模型应该是苹果和腾讯结合——前者硬件,后者互联网,两者市盈率分别是18.04和31.99,两者相乘是577,按照这个计算,小米估值超过5000 亿美元,与阿里腾讯并肩。

577的市盈率,在很多人看来属于“市梦率”:

市梦率是由“市盈率”演变过来的。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市盈率=股价/收益)。如果当一个企业股票的市盈率高得吓人的时候,就可以说“梦”了,这就是“市梦率”。

不要奇怪。乐视、暴风科技等在A股曾经表现的股票,都曾有300倍以上的“市梦率”,其中乐视一度达到367倍。

而在美股,市盈率几百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今年表现惊人的Netflix市盈率高达269.20倍,已接近苹果的Amazon市盈率高达213.19,一度被微博反超的Twitter市盈率更是高达2349.45倍。因此,理论上来说,小米市盈率到577倍不是没有可能。

小米估值≠苹果*腾讯

雷军说小米=苹果*腾讯也不是没有原因。

小米是全能型公司,此前雷军的解释是铁人三项:互联网、硬件和新零售,“小米通过互联网增强用户体验,同时为手机、硬件和电商带来流量,进行变现,其主要利润来自于互联网。”

不同商业模式的业务集合到一起,不能简单地做加法,如果小米做不同的硬件,就是在做加法;小米做硬件同时做互联网和电商,用乘法来体现就很形象。

天猫和淘宝在一起是加法,但天猫、阿里云、蚂蚁和菜鸟在一起就是乘法,说得更简单一点不同性质业务在一起发生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化学反应。

不过问题是,小米乘法的因子,为什么是苹果*腾讯?

小米=苹果*腾讯*Amazon?

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应该=苹果*腾讯*Amazon,分别对应到硬件、互联网和电商。市盈率可以达到12万倍。为什么不加Amazon或者阿里巴巴?或许雷军认为苹果已有新零售属性。

苹果通过Apple Store模式率先探索线上线下无缝购物,用户在门店也是在线下单,在互联网购买也可到店提货,无缝衔接,堪称新零售/无界零售始祖。小米强调小米之家是全球坪效第二的实体店,第一,正是Apple Store。

问题来了, 苹果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也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它从来不只是一家硬件公司,不论是iTunes、AppStore还是AppleMusic,各种互联网业务都在给苹果创收,今年一季度,苹果服务类收入超过90亿美元,增长31%,成为收入增长的驱动,在营收中占比达到了14.73%。

而小米2017年来自互联网营收占比为8.63%,同比增长51.2%。虽然增速超过苹果,不过从收入结构来看,苹果更具互联网属性。

要说全能型公司或者说铁人三项,苹果才是大哥,因此小米的全能属性并非全球罕见,既然这样,小米=苹果不更合适吗?后者市盈率只有18.04倍,照此计算,小米估值约为148亿美元。

我不是说小米模式就是苹果模式,两者顶多异曲同工。

小米模式跟苹果模式的根本不同在于:一是前者强调性价比,弱化硬件利润,后者强调高品质,同时强调利润——拿走了手机市场90%的硬件利润;二是前者布局生态链,销售超过100个品类,不少是爆品,后者将所有资源聚焦到少数硬件,特别是手机。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