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底裤,不是苹果,而是亚马逊这种全球最凶猛模式?
2018-06-22 10:57: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除了价格,AWS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扩展旧服务的同时,也开发了提供企业功能的新服务。亚马逊自2012年起,每年都会举办AWS re:Invent大会。AWS每次都会在会上发布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积累到2017年已发布了3951项新功能和服务。
于是,亚马逊的龙头老大的地位不断巩固着,云业务进入了良性循环。更大的ASW使用量意味着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从而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最终减少服务费用。
EMC公司前首席技术官马克·刘易斯(Mark Lewis)对媒体表示: “这一局(云市场)亚马逊胜出。别家都没戏了。”
3、干翻硬件行业
Kindle和Echo,已经成为亚马逊的两个划时代产品。前者与iPod相映生辉,后者则直接开启了智能音箱时代,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
亚马逊做硬件,和它做电商时有着一样的追求:努力让自己的利润变得更低,然后让对手活不下去。贝索斯说过,该公司销售的Kindle平板设备的确是以几乎零利润的方式出售的。
贝佐斯说,“我们不从你购买的设备中赢利,我们会在你使用它的时候赚钱。”所以亚马逊的硬件策略是:低价卖掉硬件,迅速占领市场,再通过增值服务来盈利。
第一款Kindle,虽然做工有点粗糙,但它的服务没人比得上——亚马逊上的电子书比谁都多。
从一开始,亚马逊就意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亚马逊甚至威胁出版商,如果不电子化足够多的书籍,或不够快,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在亚马逊搜索结果中的优先位置,并无法被推荐给用户。
根据2014年4月市场调查机构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的数据,拥有kindle的人,会比没有的人多消费30%。
到了2011年,亚马逊上电子书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纸质书。
至于Echo,其实卖的是Alexa(Echo内置虚拟语音助手的名字)。当然,音质也很重要。
所以做好Alexa才是关键。在研发阶段时,当时的语音识别技术的反应时间一般是2.5到3秒,所以Echo小组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2秒。贝佐斯在小组会议上回复说,“现在我来指定一个让你们更痛苦的目标:Echo的目标反应时间是1秒。”
但echo真正让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是亚马逊Alexa生态,它有三个关键点:Alexa Voice Service、Alexa Skills Kit、Connected Devices。简单来说就是Alexa中控设备、技能(Skill)以及与连接设备(智能家居设备)。
亚马逊还向硬件制造商开放了Alexa Voice Service,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整合方案,厂商可以轻易地将自己的硬件产品和Alexa整合连接。
2017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展会上,Alexa成为了众多硬件制造商的首选——三星、GE、LG和联想等大大小小共40家硬件供应商将自己的设备和Alexa连接。
所以,Echo只是Alexa的一个渠道。通过这些硬件商的主动接入,Alexa以后也许会出现在各个角落。
不论是电商、云服务,还是硬件产品,亚马逊的扩张速度都是对手望尘莫及的。这是因为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以效率革命横扫一切。

回到小米,体现效率革命还有一个数字:45。
小米“存货周转天数”为 45 天。相当于一年周转 8 次。沃尔玛的这个数字也是45天,一年周转 8 次。快时尚品牌 H&M,一年周转 3 次,存货周期为 121 天。
另一个凶猛公司好市多,存货周期为 29.5 天,相当于一年周转 12 次。
以我对雷军的了解,对这个45天,雷军肯定有更激进的目标数字。
2
小米底色拷问2:
什么是小米真正的制高点?
“雷布斯”绝对是雷军最不喜欢的称号,因为,雷军的价值观其实是反乔布斯式的,更接近亚马逊的价值观。
如果说性价比是现象,我们看下现象背后的本质。
小米模式的本质,就是相信“效率革命”。
雷军在上市公开信中说:但我始终难以理解,为什么生产和流通的效率长期不能提高?为什么商业运转中间环节的巨大耗损要让用户买单?为什么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产成本里抠索,而从不向无谓耗损的那90% 运营、交易成本开刀?

怎么干呢?
少SKU的爆品模式。 从手机、电视,到生态链产品,爆品意味着流量,意味着销量,意味着品牌,意味着效率。
史上最狠的5%承诺 :小米硬件的综合净利率永远不会超过 5%,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反KPI。 背后是一种创业奋斗文化,雷军现在出差都做经济舱,而且喜欢用生态链孵化模式,把能干的人变成创业奋斗者。
再看看贝索斯。
为保证效率,早在1998年贝佐斯就致信股东,明确提出: 我们一定要反抗熵增。但大多数的研究者把这句话给忽略掉了。
反熵增思维是贝索斯管理亚马逊的第一性原理。具体有三点:
抵制形式主义。 随着公司越来越大,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形式主义,你不再关注结果,而只是确保流程正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