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为的聚焦和聚焦的华为

2018-05-26 06:53: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其次,在创新发展理念方面,华为坚定地不走上市公司的道路,不做资本化的运营,也不扩展运营范围,而是将精力和资源专注地投入在大数据传送渠道上,实行饱和攻击。华为每年有500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500亿至600亿元的市场和服务的投入,都是集中于渠道。

经过不懈努力,华为厚积薄发,在大数据传送技术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华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今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华为仍然持续地在机遇中寻求创新,依旧加大对渠道战略的密集投入。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华为放弃了很多东西。当年华为已经拥有充足的客户关系,当日本公司问华为做不做“小灵通”时,华为拒绝了,因为这不是华为当时的战略重心。而当联通打算建一个CDMA网络系统,华为也没有参与,原因还是因为华为主要的战略是扩展海外。

华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放弃了眼前利益的诱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体现出华为在发展理念下的聚集力量、饱和攻击的态度,这也成为华为之所以成功的基石。

2.主航道聚焦:只做一件事

聚焦在华为公司的另一个战略方向上的延伸,就是收缩战线,剥离那些与通信核心网络设备不相关的业务。

对此,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先生在出席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同志主持的一次大会的发言中阐述道:“华为从创建到现在,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即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地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而且即使在核心网络技术中,也在通过开放合作不断剥离不太核心的部分。”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吗?这在战略上的风险太大了,故因此断言华为的成功带有偶然性。

从总体上看,所有的鸡蛋是被放在了通信网络核心设备这个篮子里,但深入进去考察会发现,通信网络核心设备实际上包括了一个庞大的产品和业务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特征就是技术相关性强,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

何况产品组合是一个篮子,但市场组合却不是一个篮子,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有运营商,还有大量的企业客户,国家也是千差万别。正是这种业务聚焦、市场广布的战略,既极大地增强了突破力,又有效地分散了风险。

3.业务聚焦:坚持被集成战略

华为现有三大业务集群的发展,也是基于对战略的聚焦。

企业业务的聚焦则可以概括为“被集成”战略。所谓“被集成”战略,一方面是指华为在产品解决方案上被集成于ICT领域当中,从而帮助合作伙伴在客户模式中取得成功,提供给最终客户,为其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则是指华为希望更多的是由合作伙伴面向客户签约,期待开放和合作,具体来看:

(1)在云计算方面,华为与英特尔的加强合作,华为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融合了英特尔硬件平台在虚拟化的创新技术,在性能及可靠性、兼容性、安全等方面获得了持续提升。

(2)在公有云上,由于越来越多的虚拟化需求,华为表示其主要致力于云安全,构建可信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解决方案;在私有云上,华为指出,中国70%的私有云由其提供。

(3)在存储方面,华为与中央电视台在大数据存储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深度节能的大数据存储设备。

4.投资聚焦:收缩边缘化产品,梳理乱投资行为

任正非指出,投资方向一定要聚焦主航道,收缩边缘化产品,梳理乱投资行为。而对于公司曾经的投资分散情况,任正非称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我检讨,过去的事我承担责任。”

对于无人驾驶,任正非表示:“无人驾驶我们不可能称霸世界,称霸世界一定要掌握数据,我们没有优势,我觉得聚焦在车联网上,可能还可以称霸。车联网技术要开发,利用车联网实现无人驾驶是其他公司的事情。能源我们要往小功率做,往手机里做,往模块里做,来实现赶超。”

任正非表达了对中低端手机市场的关注,他表示,“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几都是穷人,友商低端手机有穷人市场,不要轻视他们。华为也要做低端机,我们的老产品沉淀下来可能就是做低端机。”而相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任正非则称,华为的笔记本电脑要走向高端化,减少低端化。

华为聚焦在主航道,收购是为了弥补管道竞争力建设上的不足,而不是为多元化经营。如果我们跨界去收购一大堆公司,会不会有假的?会不会因为经营不善,反而垮得更快?世界上最赚钱的事情,就是印钞票,你回家印饭票给你儿子,每天他撕一条给你,这点你是可以兑现的。所以不能万事都做。

5.创新聚焦:厚积才能薄发,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