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四强争雄:海尔、阿里、小米、华为,谁能抢下阶段“
2018-05-23 23:57: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据研调机构Juniper 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慧家庭市场规模将达71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占比将达32%。物联网时代下,智慧家庭已成为亿万级市场。
事实上,智慧家庭概念诞生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巨大的潜在市场不断引来各方“猎食者”,其中不乏大科技企业、初创新贵、家电龙头,但却始终离真正普及有一段距离。
有专家对此分析称,智慧家庭市场参与者的发展轨迹必须经历由核心产品到建立生态平台的过程,“单品智能——成套互联——场景定制——生态服务”是迭代进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完成了这一过程,智慧家庭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引爆”。
那么,作为国内智慧家庭领域探索的佼佼者,海尔、阿里、小米与华为的探索现状如何?它们手中又握有怎样的底牌,有望助力其率先突出重围,拿下这场反复加热但冷却多轮,迟迟未能引爆的智慧家庭“攻坚战”?
智慧家庭四强争雄:海尔、阿里、小米、华为,谁能抢下阶段“赛点”?

模式发展阶段图示
阿里:承包物联网“基建工程”,要做智慧家庭“万物智联”
2015年4月2日智能生活事业部的成立,算得上是阿里全面进军智慧家庭领域的正式信号。这一年阿里在智能化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全力打造智能生活生态圈”的目标,面对相对缺乏产品技术和制造基因的现状,阿里选择通过整合硬件孵化能力、软件服务能力及电商销售能力,为其他企业带来“一站式”解决方案,加速其智能化进程。
此后阿里还发布了“智能生活开放平台”,帮助设备实现联网基础上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诸如离家模式、睡眠模式等完整的场景化智能服务。可以看出,阿里是想要搭建实现万物智联的基础底层架构,所有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储存和进程、售后管理等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实现。
就在2018年3月,阿里再次扔下一枚重磅炸弹,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领域,并将自身定位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联接100亿台设备。据悉,这100亿台的智能设备将覆盖多品牌、多品类的产品,并利用阿里自身AI、大数据、语音等技术能力的集成,以及音乐、云食谱、地图等服务资源的引入,支持开发者快速搭建自有应用系统,构建智能生活开放平台。

基于这一平台,阿里将能为用户快速搭建丰富的场景应用。以智能空气环境管理为例,通过传感器收集用户家中温度、湿度、洁净度、新鲜度等数据信息,阿里云IoT将可以综合用户的行为判断为其提供健康舒适的居家空气环境。
在试图用操作系统、物联网开放平台撬动智慧家庭百亿联接规模的同时,阿里也在进行着自有智能硬件的入口尝试,去年双11推出的智能音响天猫精灵目前销量已经突破200万。
但显然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并不是长远之计,而选择智能音响作为智慧家庭的硬件突破口似乎也只是阿里的无奈之举,毕竟在“百箱大战”中混战,它的差异化优势并不突出,研发技术制约、投产周期长等智能硬件方面的缺失将是其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藩篱。阿里能否在承担物联网基础设施搭建者角色、打造智能生活开放平台的同时,实现硬件入口突破并迈入生态服务阶段,目前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小米:专注“铁人三项”,要做智慧家庭“玩家市场”
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用4年时间登顶国内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但经历了短暂的爆发期后,2016年起小米手机出货量下滑,从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变成为“独角尸”(unicorpse,指估值逐渐萎缩的独角兽公司)。
几乎在同一时间,小米在2013年底布局的智能家居生态链开始初见成果,而这也成为了帮助其完成“史诗级”逆袭的关键所在。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7月,小米已经投资了89家生态链企业,其中30家已发布产品,16家年收入过亿,3家年收入过10亿,4家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这些生态链公司几乎覆盖了全部的智能硬件领域。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