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华为老兵解读联想的鸡毛信

2018-05-20 07:17: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2000年金秋我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深圳举行的亚太无线大会,讲华为对3G标准的理解和对运营商的建议。当时华为的3G研发就做一件事情:学习和消化3G标准。

信息产业部看得更加长远,希望带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的3G标准制订。

中国移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了,我们有广大的中国人民作为后盾。

有专家回忆:

“世界无线电大会给3G分配的频率有FDD和TDD两种。国外厂商在FDD上耕耘了几十年,中国厂商包括华为、中兴都是刚刚起步,根本没法竞争。但国外厂商关注TDD比较少,我们认为,中国在TDD领域提自己的标准,成功的希望要大一些。等成功之后,再慢慢深入到更多领域,一点点积累自己的实力。

其实一开始,中国人曾经尝试在WCDMA中增加话语权。其时,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宣布采用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制定3G标准,特别是欢迎中国、日本、韩国加入。中国于是成立了3G无线传输技术评估协调组,由李金清、李默芳、曹淑敏、沈少艾等电信专家组成,参与欧洲3G标准的评估。他们参加了欧洲标准组织在西班牙举行的3G标准讨论大会,当时倾向于支持WCDMA。他们也希望将自己的技术融入欧洲的WCDMA技术标准里,还曾专门邀请欧洲标准组织来到中国,组织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的电信专家们与他们讨论。

我们想着通过指出别人的WCDMA存在缺陷,趁机把自己的专利加进去,结果中国的几个专家一说话就被人家驳了回来。他们提的问题别人早就考虑到了,每个参数都有理有据,连怎么来的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根本没有机会。”

天无绝人之路,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机会窗:TD技术。

欧洲的WCDMA是基于FDD技术的,也就是,上行和下行频率需要对称。 欧洲地广人稀,这个技术可以使得基站少布设一些,省钱。

中国完全可以用TDD技术。我们都是用手机看视频和听音乐多,这都是下行的。TDD技术可以将频率多分布给下行,少分布给上行。这样,效率一下子就更高了!

而中国人口稠密,基站本来就很密。

以李世鹤为领导的大唐提交了TD-SCDMA技术提案。周寰、李进良、宋直元等领导和学者大力呼吁和支持!

2000年5月,在国家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强硬表态支持下,ITU(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宣布将中国提交的TD-SCDMA,与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对TD-SCDMA的出炉,国外厂商反应冷淡,甚至有设备商称“我们有能力做TD-SCDMA,但我们不会做”。

中国移动强推TD-SCDMA

3G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信息产业部不愿意白花钱,一直到2009年1月,才发3G牌照。 信产部这个决定,实在是英明极了。

如果TD-SCDMA在国内拿不到牌照,或者仅作为一个辅助技术。那么这个技术就完蛋了。

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最有钱的中国移动得到了TD-SCDMA牌照。与此同时,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

全球只有中国移动一家搞中国人主导的国际标准TD-SCDMA。压力可想而知。

整个产业链都不成熟,技术本身也谈不上成熟。但这是史上第一次有中国主导标准制定,中国人定义产品来建设一个如此之大的网络。

华为、中兴在TD中的份额都比较高,大唐也有一些份额。中国企业前所未有地成为了中国移动的主流供应商。展讯等芯片公司也成长起来了。

不过,很长时间里,移动都默默地看着自己的高端用户,不断地流向联通和电信。

移动付出了牺牲,但站在国家大义角度来看,是很值得的。

美国人的WIMAX标准

高通在所有3G标准中都要收钱。

INTEL看得眼热得很,就发起了一个WIMAX标准,也纳入了3G标准范畴。

只是,由于传统主流运营商都没有支持他,最终缺乏大规模应用,失败了。

标准再好,没有应用也扯淡。

4G进入主流

西方公司彻底看到了中国人参与国际标准的决心。

如果你们不和我合作做标准,那就别怪我中国自己搞一摊子!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跟整个欧洲差不多!

这次,中国公司得以登堂入室,和大家平等讨论标准的制定,再也不被歧视了。

信产部发4G牌照的时候,3个运营商最早全部都是TD-LTE牌照,以体现对中国占有话语权的TD技术的支持。

TD-LTE在全球,与FDD-LTE一样,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再也不孤芳自赏了。

5G引领潮流

最早的5G芯片、最早的5G手机、最早的5G应用,都是由中国人来创造的。华为和中兴有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

5G上,中国人已经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NB-IOT物联网

在原有的2G3G4G5G上,叠加一个能力,就可以更好地实现万物物联。

其实以前也可以物联的,不过对终端侧功率消耗太大,都得是一个手机。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