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华为老兵解读联想的鸡毛信

2018-05-20 07:17: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3GPP组织,在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博士(她同时也是华为5G标准Polar码方案主要贡献者之一)看来,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万博士曾这样评价3GPP:“技术是没有国界的,3GPP之所以成功,就是归功于它的国际化,它的罗马论坛式的技术辩论是推动技术优化趋于完善的核心机制。衷心祝愿3GPP的全球化的民主精神源远流长……”

高通推LDPC也是因为他们在LDPC上布局很久。 LDPC最初由信息论大牛MIT教授Robert Gallager发明,他是通信的祖师爷香农的学生。

Polar码是由上面提到的Robert Gallager的学生土耳其教授Arikan于2008年左右发明,最初只具有理论价值。后polar码的译码算法经由UCSD教授Vardy的突破性改进而开始具有实用价值。在3GPP研究polar码的公司不少,但真正看好而全力推行polar码的公司,只有华为一家。我读的东南大学尤肖虎团队也有一些相关专利。

当然,华为在LDPC也有一些影响,高通在Polar也有一些影响力,并不是完全绝对的。

华为在5G标准中大力推广Polar的应用。对于5G控制信道来说,本身传输的数据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就恰好是Polar码的拿手部分了。

3GPP定义的5G分为3大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物联网通信(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第一个场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老百姓用的。

最终,2016年11月3GPP第87次会议中,华为主推的Polar以垄断性的优势拿下了eMBB场景下的控制码。这是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制作的关键一步。这个过程中,联想和摩托罗拉也投票支持了华为。

一个华为老兵解读联想的鸡毛信

控制信道的编码,华为是压倒性的胜利(共55家支持),联想和摩托的投票只是锦上添花,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华为的声明中提到:LDPC作为数据通道的编码。这是高通主导的,但如果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数据通道其实也有长码和短码之分,华为也是曾有过很大机会分羹的。

数据通道的长码中,高通主导的LDPC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而短码中,高通主导的LDPC和华为主导的Polar,却难分伯仲,最终华为输了。

联想和旗下摩托罗拉到底有没有支持华为,网络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仔细研究了双方的说法。这个事情却有点复杂,但我也搞明白了。厉害不?

2016年10月在3GPP举办的有关5G标准的86b次表决会议上,“仅LDPC”、“LDPC长码+Polar短码”、“LDPC长码+Turbo短码”被确定为最终选项,供各方代表投票(计反对数,不计赞成数)。

投票结果中,LDPC长码+Turbo短码被华为、高通两大阵营同时反对,成必出局选项,Turbo码是欧洲的标准,在3G/4G中广泛使用,中美是联合反对这个。

最终的选择在“仅LDPC”和“LDPC长码+Polar短码”之间展开。前者对高通显然最有利,如果是后者,华为也能有一席之地。

投票只算反对票。“仅LDPC”收获了华为等24票反对,“LDPC长码+Polar短码”收获了高通、联想以及旗下摩托罗拉等27票反对。

86b会议确定了数据信道长码使用LDPC,短码待研究。

2016年11月的87次会议上,华为做了最后的努力,这次尽管联想和摩托罗拉这次支持了华为,但是回天无力。87次会议中,联想对华为两次提出的关于数据信道短码的提议都给予了支持,但由于Polar阵营的投票权重不够,在加上高通、三星、爱立信等公司的反对,华为的提案并没有通过。最终会议决定数据信道的短码也采用LDPC,与长码保持一致。

一个华为老兵解读联想的鸡毛信

由此看到,86b次会议中,联想和旗下摩托罗拉的投票其实极为关键。如果联想支持了华为,结果将不是这样。但我们也应该看到,87次会议上,联想确实尽可能地支持了华为。

2016年联想在5G标准上的投票,确实让我们感觉不争气,但是让我们更失望的是事件披露出来之后,联想文过饰非的态度。

1G完全依靠进口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