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锦鑫:中美贸易战谈崩 三星成了一匹逆风飞翔的猪

2018-05-17 18:30:36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在一定程度上,中美双方不再是单纯的斗地主了,而是两位商人,或许更像是轮流坐庄的牛牛。从贸易战到现在,自始自终,中美双方都处于贸易战前期的试探期。拥有先手权的美国在出手后,耐心地观察中国反应,等待下一阶段的行动。中方则是软硬兼施,一边努力克制愤怒的情绪,一边祸水东引,以美国之矛,攻美国之盾。显而易见,与其被动接受美国提出的各项不平等的政策,不如指出其政策中的不合理性。中美贸易战的矛盾问题,在双方都不能接受的情况下,要么各退一步,要么两败俱伤。可惜的是,自尊心爆棚的白宫政府,直至今日都不愿意承认轮流坐庄的格局变化,还依然把世界各国当成一匹小猪。

  且不说美国是否把诸国当成一只小猪,但美国这匹豪猪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既然都是“猪”,势必也会有猪会慢慢长大的。也许,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成功的扮演了一匹抢槽的肥猪。这里的假设,有一点牵强,但有句话是话糙理不糙。当有猪竞食的时候,这意味着凭借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而赢得诸多荣誉的二猪头,开始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当二猪头宣布其将要选择一个好的槽位的时候,豪猪始终会担心地位不保,于是就会趁机发难。

  在中美博弈当中,中方抓着出口制造业和进口农产品等低端产业,美国则是紧掐着高端领域的优势。不管怎么说,美国总归是技高一筹。庆幸的是,有着五千年历史底蕴的中方,能够良好运用田忌赛马这一计谋,避开美国高端领域的锋芒。可惜的是,高端领域始终是国家大计,还是要发展的。这个时候,一个叫中兴的企业站了出来,然后被打倒了。随着中兴被打倒,有一个叫三星的企业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三星的胜利仿佛向大家宣告:高端芯片领域我赢了,我们的差距依然很大。也就是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大家的心,让人开始重视高端科技的重要性,开始规划“中国芯”。发展我们科技,就越不过,逃不开,关注三星的发家史。

  2017年,三星结束了英特尔在半导体领域长达25年的霸主地位,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与此同时,三星还取代了苹果成为了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更厉害的是,三星还控制了手机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CPU存储器、液晶面板。而在存储器和液晶面板领域中,三星也都是世界第一。三星最强的领域,恰恰是我国最弱的,这也涉及到我国每年进口最多的芯片半导体。每年我国在芯片领域进口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2000多亿美元,几乎被三星垄断。然而,30年前的三星,只是日本的小弟,属于业内的廉价地摊货。再往后点,20年前的三星依然被美日企业欺负的半死不活。那么三星如何成为全球半导体之王的呢?这里面就要涉及到囚徒理论和智猪博弈。

  起初,三星集团并不是搞科技的,而是食品加工一类的企业,只是这个企业在1969年开始转型,成立了三星电子公司。三星电子公司原本的业务是生产黑白电视机。正应了那句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爆发了半导体技术革命,全球店子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三星也就是从此敏锐的嗅到了半导体这个高科技所具有的发展商机。尽管三星创始人李秉喆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日本三洋公司,但就是靠着这个契机三星壮大了起来。三星绝对想不到时至今日,三星的成就还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那个时候,全球半导体技术还依然掌握在美日手中。对于这个新兴的高科技行业,资金和技术上都没有优势的三星,想要介入进来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整个三星的领导层,都在反对李秉喆率领三星进军半导体行业。当李秉喆决心放弃的时候,他那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小儿子李健熙表示支持父亲的观念。他儿子的理由很简单,要想成为行业龙头,就必须发展附加值高的尖端产业。然后在几乎所有人的反对声当中,李秉喆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三星的半导体创业历程。两李率先盯上了大多数电子产品必需的内存。为了获得成功,李氏父子先后50多次前往硅谷,引进技术和人才,再割肉所属其他部门,向半导体产业投入巨资。但开发半导体的难度远超三星人的想象,三星开始了长达多年的亏损。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