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OV手机AI大战,这些AI技术公司才是幕后帮凶!
2018-05-11 21:04:0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冬梅

智东西 文 | Lina
从2017下半年以来,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重点开始逐渐从技术突破转移到产业落地,这也对大大小小的AI创业公司提出了终极灵魂拷问——市场在哪?客户在哪?
于是,在最初的一两年间,人工智能在行业重重迷雾中兜兜转转,不断尝试。再加上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对于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两只AI独角兽的不断亲睐、步步紧逼,致使其估值一度高达30亿美元——要知道,商汤科技成立至今也只有短短三年半时间。
只有一个亿级、甚至十亿级的用户量与业务量,才能够撑得起此等巨额体量的融资与估值。可放眼望去,即便是被几乎所有AI视觉公司挂在嘴边的安防市场,其摄像头出货量也只在1亿颗左右,其中能容下AI的高端产品不到20-30%(数据来自深鉴科技CEO姚颂采访),市场究竟在哪?
答案就在不远处——智能手机。
根据Gfk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4.49亿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而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行业进入洗牌期、逐渐逼近负增长,各大手机厂商开始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与升级,也纷纷将目光转到了人工智能上。
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曾经对智东西记者说,“人工智能,将会成为未来5-10年里影响手机行业竞争格局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能支撑智能终端人机交互模式的变革,未来甚至还能变革手机商业模式。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AI创企,一边是跃跃欲试的手机厂商。两者一拍即合,硝烟开始漫起。
随着手机逐渐成为消费端AI的最大落地场景,以商汤和旷视为首的一批AI公司们已经悄然打响了一场“手机圈地战”——你抢下vivo、我夺下小米、你抢下OPPO、我抢下美图秀秀、你夺下王者荣耀……
本文为《一年十几亿台,智能音箱算什么!语音技术最大风口在这》文章的兄弟篇,将从视觉AI“入侵”手机这一维度切入解读,以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为主的AI独角兽创业公司在“手机圈地”这一市场中的胜负几何。
目前,AI视觉落地到手机的业务可以分为成像、感知、识别、理解四大类,简答来说对应的功能分别是:
* 成像:摄像头成像优化、手机3D成像、AI智慧双摄等;
* 感知:摄像头景深采集、运动增强去糊等;
* 识别:识别人脸、动物、美食等不同物体,可以进行解锁跟拍照优化,这一阶段属于较为高级的计算机视觉;
* 理解:基于AI识别,对于视频与图片的进一步理解,可以用在广告、电商业务优化等。
商汤科技CEO徐立在一次采访中对智东西表示,在这四大块里,成像和感知两方面对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没有AI技术也能完成,有不少企业在切入,里面也包括虹软这类老牌厂商;识别和理解这两方面则有少数几家AI企业在切入,能够单独提供比如美颜、解锁等应用。
“国内主流手机的AI 3D成像方案都是商汤提供的,”徐立说,尤其是AI智慧双摄方案,“商汤是全中国唯一一家不需要支架就能做(场景)3D的。”
原先手机的双摄方案需要在两个摄像头之间做一个硬件支架,才能保证两个摄像头的像素点无缝拼合,形成场景3D成像。商汤的AI双摄方案则可以省去这个硬件支架,通过AI场景识别将两个摄像头的成像拼合,形成场景3D成像。这个硬件支架的成本是2美元,如果你想省掉这2美元,据徐立表示“国内只商汤能做。”

最近,vivo在印度、泰国等几个海外市场发布了vivo V9,其中就采用了AI智慧双摄方案。vivo V9将面向印度、菲律宾等海外市场销售,可以理解为刚刚发布的vivo X21低配版,其外观与vivo X21非常的接近,主打AI智慧引擎、AI美颜自拍等功能。这款手机在国内几乎一直未曾有过消息。
而vivo X21的国内正常配置版本的人脸识别及优化技术,则来自于商汤科技的“老冤家”——旷视科技。有趣的是,vivo这种国内版与海外版区别对待的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报道,此前发布的vivo X20正好反过来,其国内版人脸识别技术被商汤拿下,海外版(如印度、印尼等)则花落旷视。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