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象跳舞”:华为信息化建设为什么能成功?

2018-05-08 03:51:51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秋军

一、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困境

 

众所周知,企业的IT部门经常会遇到困惑,企业也经常会谈及一个问题:信息化不是上不上的问题,而是怎么上?别人的信息化有声有色,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挥了无限的威力,而自己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却像是烫手山芋,既无可行的规划,又无法评估投资效益。所以,信息化成果只能变成“皇帝新衣”式的自我评价。更令人头疼的是,上了“贼船”,却不知道水有多深,还要投入多少,还要上下折腾多久,出路在哪儿?有的业务部门认为,信息部门是“网管”,是“修计算机的”,信息化工作就是用几个软件实现“无纸化”。信息化花费不菲,信息部门本应无条件地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可是他们却越来越不能为业务部门提供到位的支持与服务等等。而信息部门则认为,信息化是支持业务开展的技术手段,应该通过上线各种应用来满足业务需求。在生产制造领域,有人甚至极端地认为,信息化就是ERP,只要ERP用好了,信息化工作即可万事大吉。这都是企业一些常见的误区。

 

随着需求的日益复杂,以及系统的日益增多,信息化任务就变得越来越重,加班越来越频繁,疲于应付各种要求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规划变成了“鬼话”、ERP变成了“咦?啊?呸!!!”。建好信息化成了传说,信息部门的地位越来越低,说好话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信息化工作本末倒置,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扩充信息部门各类人员、成立IT公司、外包,并引入各类项目,盲目、大量地采用“最佳实践”,结果却南辕北辙。或者是信息化建设无法紧密结合业务——业务部门的人总是很忙,把信息化工作当作耗时费力的事情,而相对弱势的信息部门无法进行协调。领导仅仅是口头重视,但业务部门却提不出有效需求,信息部门又缺乏梳理和过滤需求的依据和能力,对一些不合理需求也没有能力拒绝。同时,战略与信息化之间难以紧密匹配,具体项目立项和建设论证不充分,业务和系统之间“多张皮”,出现严重脱钩。这就是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困境。再加上部门本位主义、忽视数据规划等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于缺乏信息化复合人才和有效的IT治理结构。

 

【案例】而华为是怎么做的呢?

 

华为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2008年5月华为开始了EA项目;

 

2009年上半年,发布了华为EA Framework 1.0,并基于BPA 1.0发布了华为AA 1.0,基于ETF框架发布TA 1.0。同时,成立Enterprise Architecture Committee(EAC)和SeniorArchitect Groups团队;

 

2010年10月,借鉴TOGAF方法,启动EA Method 2.0的建设工作;

 

2011年,基于TOGAF方法优化解决方案架构开发流程;

 

2012年,开发完成EA framework V2.0。同时,将EA方法融合到变革与IT规划流程中,发展架构师能力,实现从集团到BG/区域的架构分层设计,进一步完善ARIS架构资产。

 

2009年发布了“华为EA Framework 1.0”,我们就从“EA Framework 1.0”说起。

 

其中,EA就是企业架构(EnterpriseArchitecture) 的简称。

 

从上述线路图可以看出,华为的信息化发展一直是在“两条腿”走路。在早年做《华为基本法》的同时,就请到IBM为其做出了IT战略规划,为其规划了八大信息化建设项目,包括:IPD、ISC、PDM等等,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IPD。后来,在修订《华为基本法》的同时,又作了EA Framework 1.0。

 

至此,据这样一些有限资料看,华为信息化建设的大致脉络是,2009年开始规划创新变革,因此,当年也被称之为华为的创新变革元年。这一年,华为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EAframework V1.0的建构。从华为的信息化建设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没有陷入开篇所提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怪圈。它走了如下的良性循环:好的信息化复合人才和有效的IT治理结构——产生好的信息化规划、制度和思路——统筹好项目建设和系统维护,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各显其能、协作奋斗,避免了信息化乱象。

 

可以说,华为抓住了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也就是抓住了企业架构这一基本命题。

 

二、企业架构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企业架构呢?企业架构是企业“组件”的结构、“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制约“组件”设计和随时间演进的原则和指南,即企业架构=企业“组件”+“组件”之间的关系+原则和指南。通俗地说:企业架构就是企业的模型。可以这样设想:企业管理的现实是纷繁复杂的,机器又是只能执行“0”或“1”的命令的,如何让机器能帮助企业管理实现效率提高呢?需要像画家一样:观察出企业管理的各个功能,把它模块化、标准化,并标示出相互的关系,得出来就结果就是企业架构。然后,把企业架构转化为各个信息系统,机器就在执行各个简单命令中完成了信息系统的功能,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实现效率提高。企业架构是一种帮助企业做到“大象也能跳舞”的重要方法。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