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纪英:卖了2亿台的OPPO只靠“营销致胜”?别低估用户,别高估

2018-05-07 00:39:5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类似OPPO、华为、小米在内的一线品牌,密集亮相、发布新品。而二三线品牌则是坏消息连连:金立裁员一半、魅族裁员等,他们空余出来的市场,将被一线品牌收入怀中。

其实,这一迹象在2017年就已经相当明显了,在整体销量下滑的前提下,OPPO依然获得了12%的增长。

随着市场的大玩家越来越少,一线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因此,OPPO必须通过在生产研发、产品设计、品牌销售上多个维度的齐头并进,在接下来的竞争中,继续维持增长。

第二,手机技术创新举步维艰,不同品牌的功能和技术差异日益缩小,因此,全方位的竞争时代开启。

以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面世为起点,智能手机经过了整整11个年头,进入了成熟期,其变现为:从供应端,技术创新趋缓,微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替代了突破性创新;从需求端,用户换机动力不足,对产品品质品牌愈发挑剔和敏感,绝对销量增量变成了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化增长。

整体增长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必须依靠真正受到用户追捧的“独特性”和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差异性”,才能持续获得增量。

性能上,美颜、拍照等OPPO的传统优势,在R15上体验得淋漓尽致,包括296个面部特征点、人种识别技术、800万种美颜方案、同屏多人美颜等差异化功能等,通过OPPO的图像识别技术得以支撑、落地。

在审美上,R15用渐变色的独特设计,用看似无用的审美追求,打造了品牌自我表达的符号,来区隔于市场上同质化的竞品,正如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所说,“人们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品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 

陈纪英:卖了2亿台的OPPO只靠“营销致胜”?别低估用户,别高估

与设计创新同步的是旗舰店升维。位于上海的OPPO 线下旗舰店,以绿、黑、白为主色为主色调设计,一条长达8m的网状绿色鲸鱼悬浮在空中,观感上显得非常高端、大气,科技感、国际范儿十足。而且,这里也不会有拥挤的大幅宣传标语,以及聒噪絮叨的促销员,为的都是进一步提升OPPO的品牌调性。

总结一下,在红利真空期,难以区分的标配功能、差异不大的技术实力,成为了退而其次的考量参数;手机成为了叠加时尚和审美属性的消费品,用户基于自我表达、个人兴趣、身份定位买单,这是关于用户心智的洞察,也是OPPO品牌开始“渐变”的商业逻辑。

用短短一天,去窥探OPPO成为OPPO的秘密,也许远远不够,更为完整的正确答案,一定隐藏于2亿OPPO用户的集体选择中。


我要分享

  

陈纪英:卖了2亿台的OPPO只靠“营销致胜”?别低估用户,别高估

作者: 陈纪英

财经女记者,微信公号:财经故事会,微信号“caijinggushi”。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61814770”,不过我比较内向,所谓未必通过你的好友验证:)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