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闪存的“核芯”力量
2018-05-06 19:24: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秋军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高速迈进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管理时代。不论是私人个性化的新闻阅读体验,还是企业从设计到生产和物流多个环节的精准控制,智能的数据管理、调度、挖掘和分析帮助我们加速创新,比如基于用户需要提供定制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精细化控制每个环节,节省管理成本;重新定义商业模式,开拓新的商业机遇。
作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利器,全闪存天生高性能的优势,为加速关键业务带来新的动力。通过芯片、网络、管理的垂直整合,华为OceanStor Dorado构建了从前端多协智能议处理芯片、SSD智能控制芯片、智能设备管理芯片端到端的芯片平台,为全闪存存储带来创新的加速方案,加速业务性能3倍,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最终向客户提供更强性能的产品。

SSD智能控制芯片,加速SSD盘内的数据读写
SSD作为闪存的核心部件和数据载体,其本身性能和稳定性对全闪存系统的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别于CPU、内存等电器元件,SSD盘片的设计一般不依托于存储控制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由包含SSD Controller和DRAM在内的控制单元和NAND Flash存储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数据读写,采用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保存用户LBA到SSD盘内物理页面的映射关系,存储控制器向SSD盘内读数据时自带一个LBA地址,通过保存在SSD Flash的控制软件查找到LBA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然后再从Flash中读取对应的数据返回给主机;写入数据的时候,软件写入完毕后,再去更新FTL映射表。可见,FTL是整个SSD的核心,它决定了SSD数据读写的响应速度。

为了获得极致的闪存速度,华为创新的采用SSD控制器芯片加速SSD盘内的数据读写,它将FTL算法从SSD内部的控制软件层封装到SSD控制芯片内实现,所有读取和写入FTL的操作全部由芯片完成,减少软件交互次数,有效降低IO响应的时延。举个形象的例子,在windows 95时代,开启电脑需要加载一长串复杂的代码,等待2-3分钟才可进入开机界面;在windows2010时代,电脑内置更强劲的CPU承担了代码加载的工作,所以我们不必再花费漫长的时间等待,瞬时就可进入开机界面。根据华为性能兼容性实验室实测,在低负载场景下华为SSD的读时延低至80μs,仅为业界同类SSD的60%,性能优于友商近2倍。

然而,这就够了么?答案显然不是这样!依托创新的芯片,华为首创采用FlashLink技术,从SSD控制器芯片、SSD盘片、NVMe架构和专为闪存设计的存储操作系统端到端加速,保障在开启了重删、压缩、快照等增值特性后,仍然维持0.5ms的稳定时延,有效避免高峰期业务瓶颈,实现业务3倍加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闪存设计的存储操作系统开发了创新的盘控配合算法。众所周知,垃圾回收是影响SSD盘性能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的控制垃圾回收成为发挥SSD盘和闪存性能的关键。华为OceanStor Dorado全闪存基于SSD和闪存操作系统,通过内部软件算法优化,让存储控制器能够实时了解SSD盘内的数据布局,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使得存储控制器内的数据布局和SSD盘内的数据布局保持一致,控制器内的数据按照SSD盘内所需的格式写入到SSD盘内,有效避免了数据落入SSD盘后的搬迁与垃圾回收,保障了闪存系统的稳定高性能。这就是盘控配合算法的核心,具体的实现技术上采用了大块顺序写、元数据独立分区和端到端I/O优先级调整的手段。

基于SSD智能控制芯片和FlashLink技术,华为又快又稳全闪存OceanStor Dorado承载了SSD盘到存储控制器的加速,实现了0.5ms的稳定时延。
智能多协议接口芯片,加速前端网络端口数据读写
前端卡是存储必不可少的组件,应用数据通过它从服务器传输到存储阵列,目前业内可见的前端卡包括了8G/16G/32G FC、1/10/25/40/100 GE、10G FCoE等,每张前端卡仅能支持一种协议,不能灵活转换,无疑是一种浪费!为了更高效的使用前端卡,华为创新的采用了多协议接口芯片,它集成了GE/10GE/FC/FCoE多种协议接口,客户可将通过IP和FC协议承载的数据整合到同一个接口芯片中。在10GE或8/16G FC组网下只需要更换光模块部件,无需更换卡件,支持任意协议转换,极大增加了网络灵活性,降低了用户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