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报告

2018-04-23 20:33: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培育苹果产业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果品企业等)可通过技术、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苹果种植主体的人力资本,提高苹果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增强其与市场的谈判能力,促进苹果产业持续发展。针对现阶段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功能提升、果农技术需求、果业人才短缺及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关键问题,着眼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结构统筹,破解基层果业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用不上”问题,形成汇聚专业人才和优化人才结构的环境,不断增强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激活果业发展新活力。

   6、加大果品产后加工,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


   针对近年出现的果品滞销及果品供给过剩等问题:

   第一,应加大果品产后加工,大力发展其他加工产品诸如苹果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酱等,使中国苹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更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同时,优化品种结构,适度减少富士系列生鲜苹果种植面积,提高其它新优品种或特色品种的种植比例,发展加工专用性品种。

   第二,开拓多元化的苹果国际市场,促进苹果出口贸易。中国苹果出口市场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风险较高。今后,要积极开拓美洲、欧洲、非洲等市场,使出口市场多元化,避免对单一市场的高度依赖,同时也能有效扩大外贸出口,使中国从苹果生产大国转变为苹果贸易大国乃至强国。

   第三,积极培养多层次苹果消费市场,提高中国苹果的消费需求。大力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品质,提高苹果的质量,同时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协调的鲜苹果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刺激消费需求,提高中国居民人均苹果消费水平。

   7、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苹果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苹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新时期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新举措,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新思维。应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延伸产业链条为抓手,以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为根本,以融人、融资、融产为设计理念,创新与创建农业经营新业态融合模式,完善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与功能机构,优化苹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苹果产业的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

   8、产业升级亟待改变

   中国现有苹果栽培面积达 3500 万亩,其中 80% 以上的苹果园树龄在 20 年生以上,苹果园更新改造是未来10年苹果产业的首要问题。苹果矮砧现代模式推广应用后,预计有 2000万亩苹果园需要更新改造,目前仅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等苹果主要产地的 90%的苹果园迫切需要更新。

   记者在陕西采访发现,当地既有每公斤售价在8到13元的优质苹果,也有1到2元左右的低端苹果;苹果增产、优果俏销,普通商品果价格回落、低端苹果滞销成为近年来陕西苹果销售的典型特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陕西乃至中国苹果的最明显特点。

   因为始终坚持“好看、好吃、营养、安全”的种植理念,白水县林皋镇可仙村果农曹谢虎持续改良土壤,加装定点防霜设施,改栽矮化树种,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果能手”。他也曾作为中国农民的代表,走上哈佛大学的讲台,传授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秘笈。“受制于不会投入、不愿投入和不敢投入,陕西绝大多数果农还处在追求产量、果品质次价低的初级阶段。”

   在位于陕西省千阳县柿沟镇英明村的华圣苹果现代农业园区,记者看到,采用宽行密植方式、便于机械操作的富金、嘎啦等十几个品种的苹果树整齐排列,水肥入苗、机械到树的现代果园雏形初现。

   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小卫说:“果树的毒菌总共有23种,国外能检测出其中的16种,而我国仅能检测出6种。组培室脱毒脱菌也实现不了,果树花叶病和苹果霉心病成为阻碍果树‘长寿’和提升果品质量的短板。病虫害科技防治水平不高、品种选育研发滞后是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