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R15:台前风光,幕后不易
2018-04-09 05:43: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冬梅
所有人都再一次见识了OPPO的营销实力。
3月31日的深圳春茧体育馆里,王俊凯和周杰伦粉丝的欢呼声叫的人脑壳疼。这场浙江卫视全程直播的OPPO R15发布会,有一半时间都是演唱会。打开微博,开屏就在提示OPPO R15这场盛典。
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无孔不入,原本只是被科技数码圈、年轻用户群所接纳的手机发布会,在OPPO的操盘下,成为了举世皆知、老少咸宜的全民直播。

台前确实风光,可台后真的不易。多数人看到了发布会的喧闹,却没看到锻造OPPO R15前后历程的艰难。
OPPO R15这款手机,凝结了OPPO的踏实本分,也展现了OPPO的创新思想。
五道死亡关卡
爆款手机必须要在品质上保持稳定——这其实是个最朴素的道理,手机卖出去不等于服务结束,一款手机在未来1-2年的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爆款手机如果质量差,卖的越多口碑就越差。用户之后必然会选择换机,甚至导致口碑崩坏。
在OPPO,一款手机至少要经过这五道关卡才能最终出炉——材料实验室、SMT中心、总装车间、QE实验室以及品质部。
对OPPO的新机来说,这是五道死亡关卡。
从原材料到成品包装入库,期间要通过品质实验、环境实验、破坏性实验、寿命老化实验、电性能测试、结构测试、兼容性测试在内的一百五十多项测试。
材料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物料选型与测试,这是保持品质的源头。物料认证需要经过四大步:选型评审、设计评审、试产评审、可靠性试验。材料选型实验室就担负着这个任务,在这里有多达167多种原材料以及大概570多个测试项目。
经历了严格的采购测试评审环节,物料会进入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中心。

SMT中心会监控与追溯每块主板上所使用元器件,哪怕是小到笔尖大小,也能追踪到它目前处于哪条拉线的哪个生产环节,经过了哪台设备的测试,最终用在哪台手机上。一旦发现问题便第一时间拦截下来,保证手机出厂品质。
通过严苛检测的原材料和主板会进入总装车间进行组装,整个组装环节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组装,二是性能测试。生产组装环节制订有严格的标准作业指导书(SOP),以确保组装环节不会出现异常;性能测试环节则借助于自动化测试设备对整机功能进行测试,在确保手机无任何异常后才会进入下一阶段。
经历过生产环节,手机还要进入到QE实验室接受滚筒跌落测试、按键点击测试扭曲测试、耳机和USB插拔测试,1.8米10轮极限跌落测试,高温、高湿和淋雨等环境测试。当然,这些其实是很多手机企业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常规画面。OPPO的工程师还会模拟出用户可能出现的使用场景进行测试。
再经过以上四轮检测后,还需要通过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品质部。
这是OPPO权力最大的部门,独立存在,不受出货压力的影响,可以暂停出货、暂停生产,拥有“一票否决权”。
品质部的要求是,每一款机器上市前,都有四轮的试产,而这些试产的机器都用于各项实验。每一款机器能够达到量产标准直至上市前,都有几万台机器被销毁。
按照这个数据来计算的话,OPPO每一款机型在上市之前,仅仅是测试试产环节,都会有数千万人民币的损失。这种防范于未然的投入,其实也是规避了大规模上市之后的召回风险、市场口碑风险乃至资金链风险。
色彩也有思想
幕后不易的另一面则是色彩搭配和品牌沉淀。今天的智能手机已经逐渐从电子消费品呈现出快消品的发展趋势。
手机之中蕴含着价值理念、审美趣味甚至是用户个性——手机是需要灵魂的,而不是仅仅制造一个冷冰冰的钢铁机器。
我早在2年前就一直在文章中说,手机配色,最能展现一个手机厂商的价值品味,也能展现品牌理念。同样是绿色,放在不同手机厂商手里都会配出不同的风格。真机拿在手里之后,配色究竟表现如何,真的高下立判。
手机市场有很多出色的调色大师——最典型的案例是诺基亚Lumia920上的湖蓝色、骚黄色配合聚碳酸酯材质的后壳,造就出了诺基亚品牌色。Moto在Moto X上尝试的竹子后壳加弧度背板设计同样是一代经典。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