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ivo屏下指纹解锁新姿势 论指纹位置的改变

2018-04-06 16:54:34 来源:易采站长站 作者:王丽

原标题:vivo屏下指纹解锁姿势指纹位置改变

密码,是对于财富的保障手段。而我们正在每一个能够涉及财富的通路上,增加这种保障。从保险箱的钥匙,到银行卡的密保,从虚拟账户的指令牌,到PC的COMS锁定。但是从智能元年一路走来,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出门的必需品也从“身手钥钱”变成了“一手走天下”如何便捷的解锁也变得更为重要。

vivo屏下指纹新姿势 论指纹位置的改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机解锁方式就是指纹识别解锁。从滑动到按压,指纹识别技术一直为智能手机开启的便捷性保驾护航。在过往的每个时代中,指纹识别都在不同的位置,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我们不妨上溯来看一看,当下已经成为我们下意识操作的指纹解锁是如何一步一步融入我们的手机,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的。

指纹从无到有,手机电脑彼此迈进一步

我们先抛开黑白屏时代的指纹手机——例如西门子的某个SIT/SVT

正确的时间应该回到10年前,回到了一个塞班S60系统近乎独孤求败的世界里,那时候的手机最核心的内容是打电话发短信,兼职玩一玩基于java的小游戏。那个时代的手机没有密码也不需要密码,多数人解锁手机的方式是“左软键+*”当然锁定的方式也是如此。

但凡事有例外,这第一枚指纹识别,就是出现在了独孤求败之外的世界中。那几年还没有卖牙膏的Intel,推出了当下超极本(Ultrabook)的曾祖——UMPC(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本意是作一个“最小巧的PC”概念,很遗憾当年这一条道路并没有走通,但是当年迈出的这一步,却恰恰与手机界迈出的一步叠在了同一个脚印上,从这一步开始,手机的性能越来越强,而笔记本却越来越轻薄。

vivo屏下指纹新姿势 论指纹位置的改变

这个概念的践行者,是当年多普达的母公司——台湾宏达电HTC,而这款产品定位为“具有强大移动办公能力的通讯设备”,这款产品的名字叫做Shift,是一款双系统(Vista+SnapVUE【可以理解为蜥蜴家的阉割WM6】)双处理器(Intel800MHz+Qualcomm400MHz,对应上面双系统)的产品,而这款手机+电脑的产品,可以说成为了第一款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虽然他的指纹识别是源自始于ThinkPad笔记本的电脑解锁逻辑。

这种逻辑下美中不足的是,启动这个7英寸屏幕的巨兽,每次完全开机的逻辑是这样的——开机→进入WindowsVista→指纹识别进系统→启动SnapVUE系统,如果我们说在指纹解锁的历史上,每一次改进都是对操作体验的一种突破性的追求,每次都是发现了局限然后变得越来越好,那这种好,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好,虽然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个好很是鸡肋,但却开启从0到1的进程构成了今天的0,1)。

相比滑动,可能这脑后一抹的风情更靠谱

随后几年,随着HTCG1Dream开启的安卓战争逐渐拉开了序幕,而幕后的大推手Google也相继出了自己的亲儿子级标杆——众多的Nexus。从键盘到触屏时代后,第一茬割韭菜一样的洗牌开始了。

在系统及OS方面,塞班从S60v5开始强撸触屏,最后樯橹灰飞烟灭;胖子(Palm)和蜥蜴(WinCE)这对多年的老冤家手拉手一起倒地;更名为iOS的家伙开始收割appstore的红利;BBer们的挚爱开始固守城池;而从一部《手机》电影被人熟知,开始搭载于Motorola388/388c并饱经风雨的开源系统——linux,则是如同梅长苏一般打碎重拼,以Android之名开始横扫整个手机市场(当然,现在他有两个子系统,一个叫Android,一个叫安卓,相信那些不装谷歌空间apk不刷机就连Steam密保都用不了的人,一定懂我侃的是什么:)

在产品品牌方面,我们看到了从G1Dream到G7Desire快速崛起的火腿肠;看到了另辟蹊径从Bada折腾到Tizen,却始终Galaxy当家的三桑;看到了一次次推出“iPhone杀手”却屡屡败在电阻屏上,从联合Intel出Meego到搭载MS的Mango的塞班皇帝,随着第一阶段的硝烟散尽,电容屏搭载下手机解锁的方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天翻地覆……不过,在安卓最初的几年,他的解锁界面是这样的。

vivo屏下指纹新姿势 论指纹位置的改变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