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靠营销登上全球第四?可为何其它厂商学不会?
2018-04-01 13:50: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更可以预想得到的是,当行业不再观望,想跟随OPPO的脚步时,却发现高流量高转化的综艺和平台都被OPPO独占了,比如在聘请明星家族方面,OPPO仅仅为R11这一款产品就一口气请了包括迪丽热巴、杨幂、杨洋、李易峰、陈伟霆、TFboys组合等在内的8位明星助力。而在综艺节目营销方面,OPPO近年更是赞助了《奔跑吧兄弟》《偶像来了》、《天天向上》、《向往的生活》、《真正男子汉》、《中国好声音》、《极限挑战》、《女神的新衣》等众多卫视台等热门综艺节目,其中不少综艺节目等赞助费都是亿元起步。
看来,OPPO在这一方面的先发优势还将保持一阵。
OPPO的营销,加“重”了什么?
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OPPO在这场盛典营销的收获已经非常明显:一个加“重”了对于消费者的曝光,使得OPPO家喻户晓,获得了强大的品牌张力;另一方面加“重”了目标消费者对于OPPO的喜爱,使OPPO的年轻时尚属性得到了加强,获得了消费者的价值认同。
实际上,早在首次与浙江卫视合办盛典发布R11时,OPPO副总裁吴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透露,之所以采用晚会直播的形式发布新品手机,主要就是为了跟目标用户年轻人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直接感受到OPPO年轻、活力、时尚。
而这些更具体地落到商业上,就是“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忠诚”。正如QuestMoble公布的2017年12月安卓端用户画像所示,OPPO已经牢牢地俘获了数量最多的年轻人。
回到忠诚度数据上,OPPO的年轻人中忠诚度仅在2016年就暴涨157%。
这意味着OPPO在营销策略上的成功,使得OPPO除了销量领先之外,更成为国内消费者忠诚度和消费者粘性都数一数二的品牌,这也使得OPPO获得了额外的品牌溢价。
这正是智能手机行业中各品牌朝思暮想的。当前5G时代尚未真正到来,技术创新难度越来越大,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而且,基于当前消费升级的大势,以及用户对智能手机诉求的变化,价格战已经不太现实。因此,从同质化竞争当中摆脱出来的最现实做法,其实就是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增强用户的品牌认同感,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OPPO式营销,为什么别人学不会?
不得不说,OPPO在营销战略上成功的确是令人羡慕的。
特别是近几年销量更是非常可观,根据IDC今年2月公布的2017年全球手机市场调研数据显示,OPPO在2017全年的全球出货量达到1.118亿部,相比去年提升了12%,连续多年实现稳定增长,并凭借7.6%的市场份额再次巩固了全球第四的位置。
不仅如此,OPPO在最近三年发布的R7、R9和R11系列更是全部成为行业爆品,引爆销售热潮。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OPPO的旗舰机R9在2016年销量接近2000万台,占据4%的市场份额,成功击败了蝉联4年国内最畅销机型宝座的iPhone系列手机。而根据极光大数据推出《2017年Q3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Q3销量top10手机机型中,OPPO占五席,其中2017年6月发布的OPPO R11以3.5%的销量份额问鼎Q3销量冠军。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OPPO在投入品牌营销的情况下,还保持了国内同行当中最好的利润率。根据市调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各大手机厂商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显示,OPPO在2017年第一季度收入54.1亿美元,营业利润有2.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亿元),已是国产手机厂商中最挣钱的公司。
显而易见,OPPO投入娱乐营销的同时,能够收获等量齐观的销售量和利润,出货量更是从三年前的国产手机五名之外,一路攀升稳居全球前四的位置,可以说OPPO的重金投入娱乐营销的效果显著,更远比单纯投放广告花的超值。
但实际上,这样优异的成绩背后,远不止是“营销”这一环可以完成的。说白了,营销就是摆台子唱戏,台子越大压力越大,万众瞩目之下有好货、有好料自然可以实现一个迅猛增长,可要是产品接不住,无疑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OPPO模式不是没有跟随者,国内也不乏有学习者,同样跟风OPPO重金邀请品牌代言人,赞助综艺节目等,可为何一波投入后,却导致了其现金流捉襟见肘、经营堪忧的结果?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