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答案(六):vivo的“全面”破局之道
2018-03-09 14:34: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丽
2017年是手机行业关键的转折点,挑战、机遇、变革弥漫在整个行业的上空。
在这行业变革的关键时刻,中关村在线邀请手机行业领袖参加《未来的答案》系列访谈栏目,针对手机行业过去一年的变化与未来行业趋势进行交流,一起寻找“未来的答案”。
2017年的冬天,整个手机行业都偎缩着身子叫冷,深圳却温暖如春,盘踞在这里的三家手机厂商,在大盘严重缩水的趋势下,跑赢了手机市场的冬天。这条日趋险阻的马拉松赛道上,选手各有各自的发力方式,而vivo是其中后劲儿最足的一个。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17年vivo有望拿下国内市场17%的份额,21.40%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率领跑国内手机行业,成为去年国内市场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品牌。
逆流而上的背后,是国产手机格局从“倒三角”向“T字型”架构发展的结果,国产五强凭借强大的品牌和渠道能力,围猎分食了一众掉队的尾部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已经启动缩圈机制的国内市场安然过冬。然而T型格局下五大手机品牌既无法轻易吃掉对手,又很难填饱肚子,在5G重启市场之前,过冬成为vivo与其它四家品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长期深扎公开渠道,渠道层面的密集织网让它对市场拥有足够敏感的反应神经。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告诉我们“从2017年年中,智能手机市场就开始放缓,换机周期变长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创新不够,同质化严重”。

vivo高级副总裁倪旭东
技术密集型产业注定要在创新上疲于奔命,这是任何消费类电子无法逃脱的宿命,站在风口中的手机亦是如此。2011年起,手机进入了加速迭代期,网络从2G升级到3G,又迅速切换至4G,屏幕分辨率整整翻了5番,摄像头从一个变成两个;指纹从无到有,又逐渐被边缘化。“当原来的产品与现在差距太大,消费者就会选择压缩换机周期”。
一旦手机陷入同质化,消费者就会丧失换机的新鲜感,尤其是4G的下半段,距离5G入场尚有时日,消费者换机的紧迫感没有那么强,市场天花板就会显现。
倪旭东给出的破局之道是“持续思考如何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将做好产品纳入核心。一切产品功能的出发点,只能是消费者的需求,看似朴素无华的理论,却是经过无数市场验证的真理。如何把握消费者需求,vivo比任何品牌都具发言权,vivo门店织就的神经网络,以及背后强大的用户研究与市场分析团队,让vivo能从5亿消费市场中找出真实的声音。
据了解,vivo的调研团队会设定多维度指标,对存量用户的体验和反馈进行持续跟踪,包括手机卡不卡、是否发热等细节,覆盖用户使用手机的方方面面。新机发布时,调研团队还会直接走进用户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产品在体验中的差异。这些严谨的数据结果成为vivo产品战略方向极为重要的参考。
行业过冬,但消费者的需求不会过冬,尊重每一位消费者的意见和看法,最终帮助vivo赢得了市场和口碑。来自中国移动的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2000-3000元以及3000元以上价位段上,vivo手机的产品口碑均位列前三,超越iPhone。与此同时,vivo手机的复购率在全行业也名列前茅。
经常挂在倪旭东嘴边的一句话是“产品服务是1,营销是0,没有好的产品,再多的营销也终归虚无”。因此外界一直给vivo的成功贴“营销”和“线下渠道”的标签时,倪旭东表现出了无奈。“大家看不到我们多维度的研发布局,只关注我们在哪些渠道花钱了,在哪又冠名了”。
落下爱包装的形象,这是倪旭东不愿看到的,因为在技术层面,vivo一直都有大笔投入,不在台面上喧嚣,并不代表没有发力。
更愿意做技术一哥
2016年起vivo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6月MWC上海,展出屏幕下指纹技术;9月抢滩全面屏,推出基于DSP技术的逆光拍照,联合旷视/商汤科技研发人脸识别;2018年1月直接宣布屏幕指纹量产,啃下苹果放弃的硬骨头,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让我们不得不对vivo重新审视起来,这个“爱打扮的同学”竟然还是个学霸。
近两年,vivo显然在加速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将它纳入企业长远核心竞争力战略中。
2017年11月,vivo作为国产手机厂商代表与高通签订40亿美元的采购意向备忘录。在手机领域,高通早就不是一个卖芯片的厂商,几乎是创新的代名词,随着联发科的落败,骁龙处理器的首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与沟通的战略合作,也就意味着vivo已经提前拿到了未来一年移动平台的独占期和充裕的供应量,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没有拿到入场券的对手已经早早出局。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