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春波:华为的人、车、路、法

2018-06-28 10:49: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王振洲

任正非认识到,一群头扎白毛巾、脚穿草鞋,出没于青纱帐的土八路,只能干点埋个地雷、放个冷枪、挖个公路、端个炮楼的勾当。他们与正规军较量只能有个悲壮的结局,只能不断涌现董存瑞、杨根思式的悲壮的英雄。他们或许取得某个战役的胜利,但终不可能取得战略上的胜利。依靠他们攻城略地,建立公司的一番霸业,是不可能的任务。


领袖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解构与建构,结束一个时代,构建一个时代。如果他不能结束一个时代,他只能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他不能构建一个时代,他的未来就不会有舞台。任正非解构了华为的旧时代,建构了华为的新时代。


可以说,没有任正非的自我蜕变,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这就是企业家的力量。中国有太多太多的商人,而心存高远的有系统思想的企业家太少太少了。


| 法——基本法


法是规则,法是约束,正如行车走路,需要交通规则。如孔夫子言: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境界,孔夫子七十岁方才达到的境界。


历经三年、四易其稿、一百零三条、六千余字的《华为公司基本法》,就是任正非与外部专家对华为未来系统思考的结晶,也是中国式的企业顶层设计。


《基本法》是在混沌状态下对华为未来成长的探索,明确了方向、目标、路径、战略等。


《基本法》是为华为建章立法,结束以往的混沌、混乱与无序,为华为战车的快速前进建立交通规则。


《基本法》完成了“让规则守望华为”,因为比起让任正非守望华为来,让规则守望华为更靠谱,实现“以内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 车——机制


华为的战车必须动力十足、构造简约、操控简单、内心狂野、外表沉静。


华为的战车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让更多的人出力拉车,而不是坐享其成。


田涛先生提出的命题是:如何把学生军变成战士?如何把知识分子变成战马,而且还要套上笼头?核心就是机制,关键在于有活力的机制!任正非所做的就是形成一支能打敢拼有组织有纪律的铁军。而改造华为人的工作是何等的困难。十余万人,80后为主体,又是知识员工。


任正非及华为的实践在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就是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发展与管理高科技企业的道路,就是寻找到一条管理知识员工的道路。


《基本法》完成后,任正非着手打造的就是这样一辆华为的战车。


这是一辆以红菊花为车标自我打造的宝马或特斯拉。


| 路——流程


人有了,车造了,法定了,剩下的就是路的问题了。


华为通过引进以IBM为代表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注意,前面那个段子的主角之一就是IBM的老板郭士纳),构筑了一条成长之路,华为的所有组织、部门、业务、职位、人员都纳入了高速公路,没有“羊肠小道”,也没有“胡志明小道”。这条路的特征就三字:“端到端”(E2E以客户需求为始点,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终点)。(看看很多企业的“伪流程”,到处是山寨,到处是收费站,前方打胜仗,后方打前方。是“段到段”或“断到断”,而不是“端到端”)。


流程是保证华为战场快速前进的基础,使之领先于竞争对手半步。任总言:“领先三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是先进。”


任总曾言:“没有《基本法》,华为会崩溃;没有IBM,就没有全球化。”


一个人(带领一群人),造了车,修了路,定了法,华为实现了蜕变。


当任正非完成了华为战车的打造,他也就由报时人变成了造钟师,也变成了华为的拉车人,只不过他走在前面,掌舵、探路。

[本文作者吴春波,i黑马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吴春波

吴春波

分享到:

文章评价

吴春波:华为的人、车、路、法

匿名用户

发布

暂时禁止评论

微信扫一扫

易采站长站微信账号